點菜就如KPI考核,你得有亮點
不會點大菜=小氣。
我不是教你詐:如何讓自己的KPI好看?答案是全年來說你得有至少一到兩個拿得出手的工作亮點,集中80%的精力做20%的事,這20%做出彩了,A+就是你。
點菜也是如此,一桌子菜中,至少要有兩三個大菜。所謂的大菜并不完全等同于貴菜。
我有次就吃了這樣的虧,一上來點了一份貴死人不償命的鵝肝刺身,然而該餐館刺身的擺盤水平實在捉急,完全沒有震撼感。失敗。
要點,就點能給人帶來震撼感的菜。刺身可以點,但一定要確認它家的刺身擺盤是夠豪氣的。
要想中規中矩,就遵循一些老傳統,例如廣東就是有雞有魚。雞要整雞,白切雞、豉油雞這種,擺盤就看得出整個雞的胴體。
魚也要整魚,一條蒸魚的效果,好過一大盆子酸菜魚。
知心體己人,從一頓飯開始
按自己喜好點菜=自私。
《紅樓夢》里,才情當屬林黛玉,做人卻要學薛寶釵。
寶釵在賈府過生日,被問喜歡看什么節目、愛吃什么菜,她知道賈母喜歡看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便照著這個說,馬屁拍得不著痕跡,真是高手。
雖說我們都不要當心機狗,但是有時只消在細節處替他人著想,就可以輕松潤滑關系,何樂而不為?
情商高的一點,在于同理心。若是熟悉的人,喜好一般都會清楚。若不太熟悉,也能從對方籍貫性格等方面揣摩出一二。
再不濟,也要打大眾化的安全牌。
豬腦、鴨血、牛蛙、蠶蛹這些,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除非大家真是氣味相投的好友,要不然自己覺得再好吃都不要點。
點菜前最基本的禮節,是問對方有何忌口、有何偏好,并且在點拿不準的菜之前,征求一下大家同意。
吃貨的智慧,在于組合搭配
不懂搭配=管理力差、品位低。
點菜最為高超的技巧,就體現在能讓一桌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食材要錯落。豬、牛、羊、雞、鴨、魚、蝦此類,各一道菜就好。素菜也是如此。(除了如羊肉宴這種主題式宴請。)
前不久吃了一次湖北菜,結果一桌子十個菜,有三個的主材是藕。還有一個菜,是藕他兒子——藕尖。簡直懷疑是在諷刺我們“吃藕丑”。
類型也要錯落。煲湯、上湯之類都是一個就行了,小炒可以有若干個,煲類頂多兩個。有一次,有人鬼使神差地點了一桌“煲”。面前全是黑乎乎的砂鍋裝著湯湯水水,不帶一絲喘氣,黑云壓城城欲摧,也是很搞笑。
必須要有綠葉菜。甜點是錦上添花,可以有,顯得余韻生動。
總之,點菜的時候要有畫面感,要想象得出你點的菜上桌以后的畫面是什么樣子的。配色是不是太單調,擺盤是不是太單一,都要考量。
最后,把主動權交回對方
不知征詢=剛愎自用。
每個人雖然都不喜歡擔責,但都喜歡對事物有一點掌控力,很高興自己成為最后拍板那一個。
因此,在點主食和酒水飲料環節,你可以把這個主動權交到對方手上,詢問一聲:“要什么主食?要什么酒水飲料?”(注意這個句式是要什么,不是要不要)如果對方確實不要,會直接回答“不必”“吃菜\喝茶就好”,如果心中早有想法,此時也會提出。
最后,還可以留出一兩個菜的彈性空間,問一聲:“你們要不要再看一下?”哪怕對方回答不要,問也比不問好。
是的,關于點菜,沒有什么大道理,沒有什么逼格參數。不論是皇家海鮮大酒樓,還是單位門口小蒼蠅館子,都是這個模式。
這不是什么厚黑學耍心機,因為最后你會發現,自己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為,就能讓一桌子的人吃得香聊得歡,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而你,也將享受到大家對你的喜歡,作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