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特別就愛喝點帶汽的飲品,可樂,雪碧,金湯力······酒也是,帶泡的才帶感,仿佛只有氣泡才能拯救這個無解的夏天。那么問題來了,世界上都有哪些好喝的起泡酒?不過在開始前,必須先了解這些......
氣泡是怎么來的?起泡酒的好喝自然與氣泡離不開關系,而且這氣泡的產生方式可是決定著起泡酒的高低呢。與普通靜止酒不同的是,起泡酒需要經歷2次發酵。第一次負責產生酒精,第二次負責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也就是氣泡,F在常見的生產起泡酒的方式主要有4種:傳統法、轉移法、大槽法和二氧化碳注入法,前兩者都需要較高的成本,能生產更為高品質的起泡酒,后兩者則更多用于平價起泡酒。
1. 傳統法
Classic Method
也叫瓶中發酵法(fermented in this bottle),用這種方法釀造的起泡酒一般逼格都挺高的,氣泡持續的時間更久,而且更細密,價格也不便宜,比如說法國的香檳、意大利的Franciacorta。
它的原理是是讓基酒在堅固的酒瓶中進行第二次發酵,而且還會讓發酵后死亡的酵母菌(酒泥)與酒液長久的接觸,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這個過程會增加酒的復雜度,帶來面包、餅干和烘烤類香氣。最后再通過“轉瓶”和”吐酒泥“這兩個步驟去除酒泥,然后重新加塞。
2. 轉移法
Transfer Method
轉移法的二次發酵也在瓶中進行,其實直到二次發酵,它的所有制作過程都與傳統法相同,只不過二次發酵后留下的沉淀,轉移法會將所有葡萄酒都倒入壓力罐里,成批過濾后再重新裝瓶。
這種方法呢可以生產出品質優秀但比傳統法價格便宜的葡萄酒,通常都會大批量釀制,雖然更加容易保持品質的穩定,但卻可能會對氣泡的持續性和壓力產生細小的影響。
3. 大槽法
Tank Method/Charmat
這種方法呢,價格平易近人的起泡酒很常用。它的二次發酵不是在瓶中進行,而是在密封罐內進行,這就極大地節約了生產成本,但它與用傳統法釀的起泡酒相比,就沒有足夠時間讓酒泥與酒液接觸的過程了,裝瓶前沉淀會直接過濾掉。
用大槽法釀造出的起泡酒清新易飲,能突出葡萄品種本身的特性,比如說麝香葡萄和雷司令就很適合這種方法。
4. 二氧化碳注入法
Carbonation Method
這是最粗暴的一種方式了,是所有方法中最便宜的一種,把二氧化碳直接打到葡萄酒中,很顯然,這種方法無法獲得高品質的起泡酒。這類起泡酒通常開始時會有強烈并且較大的氣泡,但是很快就消失了。
起泡酒種類
法國香檳
Champagne
香檳這個詞有多深入人心呢?至今依然還有許多人停留在香檳等于起泡酒的概念里。當然懂行的人肯定知道,只有在法國香檳地區生產的起泡酒才能叫作香檳,這個名字可是受法規保護的,其他地區的起泡酒是禁止自稱香檳的。
香檳就是使用傳統法的典范,用于釀酒的三大葡萄品種是霞多麗(Chardonnay)、黑皮諾(Pinot Noir)以及皮諾莫尼耶(Pinot Meunier)。除了霞多麗,另外兩個其實都是紅葡萄品種,所以我們在酒標上看到“Blanc de Blancs”(白中白)或者Chardonnay字樣,這意味著釀制過程中除了霞多麗以外沒有加入任何紅葡萄,口感通常會比較干瘦,帶有更多柑橘或是青蘋果香氣。而“Blanc de Noirs”(黑中白)則意味著只使用了紅葡萄,通常是百分百黑皮諾或者用黑皮諾與莫尼耶皮諾來釀造,酒體會更飽滿,帶有櫻桃或是草莓般的紅色水果香氣。
在法國,除了香檳區之外的其他產區用傳統法釀造的起泡酒都叫Crémant,常見的有Crémant d’Alsace(阿爾薩斯)、Crémant de Bourgogne(勃艮第)、Crémant de Loire(盧瓦河谷),Crémant de Bordeaux(波爾多)等,使用的都是產區當地優秀的白葡萄品種,各有各的風格。釀造Crémant的法規并不比香檳寬松多少,如果你的預算沒那么高,Crémant可以說是香檳的絕佳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