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7年10月1日實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5.2強制標示內容的免除)中提到,葡萄酒和酒精度超過10%vol的其他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
葡萄酒和酒精度超過10%vol的其他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
根據這個標準,葡萄酒可以不用標注保質期,但是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葡萄酒都是有保質期的,最常見的保質期是10年和15年。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的原因首先我認為是“入鄉隨俗”。
葡萄酒是一種食品,食品的保質期很重要,我們去買食品的時候,往往會去找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發現食品并沒有標注這兩個東西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認為這是不合格的商品;葡萄酒又是一種酒,但是葡萄酒的度數并不高,比不上白酒,消費者會擔心酒存放的問題,一個保質期能夠讓他們更加安心;葡萄酒文化是一種外來文化,在葡萄酒盛行的西方國家,人們可以通過經驗去判斷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期,并不需要提示保質期,而我們國家,很多人才剛剛接觸葡萄酒而已。
“保質期”只能保證可以飲用,判斷最佳飲用時期還要靠學。
有這樣的情況,朋友送了一瓶葡萄酒給我,我沒有立即喝掉,而是儲藏了起來,好幾年后又發現有這么一瓶葡萄酒,看了看標簽,離保質期還有一兩年,打開了以后一喝,又發現酒已經沒什么味道了,頓時整個人都懵逼了,不是沒到保質期嗎,怎么會這樣呢?我是不是拿了一瓶假酒。
這種情況,很大的可能是葡萄酒進入了衰退期,酒不一定是壞了,只是“衰老”了,你錯過了最佳的飲用時期,西方人選酒則更關注葡萄酒的“適飲期”
葡萄酒經過一系列的釀造工藝完成后,有的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適合飲用的年份,之后,會慢慢步入衰老期,衰老期的葡萄酒可以飲用,但是味道已經沒有成熟期好了,沒有品鑒的價值。
葡萄酒適飲期的一些簡單的判斷方法
廉價的餐酒應當盡早喝掉,這種酒生產出來就是快速消費品,越早喝掉越好;
絕大部分白葡萄酒是不適合陳年的,因為白葡萄酒釀造后,里面的單寧含量很少,但也不是絕對的;
絕大部分的桃紅起泡酒也要盡早喝掉;
便宜的起泡酒盡早喝掉;
5. 拿到一瓶價格高的葡萄酒,可以先去查下這款酒,名酒的話很多都有專業品酒師給出的適飲時間,或者問問身邊懂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