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葡萄酒瓶底部都有一個凹槽,我相信喜歡喝葡萄酒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朋友并沒有深究這類問題,既然存在,那么便有其設計合理性,有些朋友則深信一些流言,如葡萄酒底部凹槽越深酒就一定越貴,或者凹槽的存在是為了減小瓶內空間,從而投機取巧少裝些一些酒。
我們先解釋下流言,“凹槽的存在是為了減小瓶內空間,從而投機取巧少裝些一些酒”,市場上最常見的就是750ml一瓶規格的葡萄酒,盡管其瓶型不同,有高有矮,有高有瘦,但是各個主要葡萄酒生產國都有法律規定,不管你用什么瓶型裝酒,你都要足量裝滿750ml,你可以試一試倒一些新年份異形瓶的葡萄酒,看看是否足量(老年分的葡萄酒可能因為時間原因,出現水位較低的情況,這時是并不足量的,也是正常的)。
“葡萄酒凹槽是否越深越貴?”,這種說法的理由是因為往往需要陳釀時間較久的葡萄酒很多都是采用很深底的瓶型,然而,這類判斷方法并不具有通性,即我拿到一瓶葡萄酒,我判斷它的價值,并不能只通過其瓶底凹槽的深淺判斷,因為凹槽深不深,并不會對酒質產生影響,酒質不好的酒并不能通過深底加分。
凹槽是否有用?作為一種傳統的設計,凹槽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美觀。
葡萄酒的凹槽存在最主要的作用是存積葡萄酒內的沉積物,因為葡萄酒生產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早期人們為了解決葡萄酒內沉積物問題所想出的方法就是把葡萄酒瓶直立后將沉淀物落于瓶底的凹槽處,包括單寧的結晶全部沉入底部,這樣,高級葡萄酒中的雜質就會減少。
早期的葡萄酒在裝瓶之后是需要定期滾動的,即插上滾軸于凹槽處,每天2,3次20-30度圓周式滾動,喚醒沉睡中的葡萄酒的靈魂(觸動酒液的發酵),凹槽處也有插上滾軸的用處。
正規的侍酒師倒酒方式是用大拇指扣緊酒瓶的凹槽,其余手指扶穩瓶身,這樣倒酒顯得更加專業和優雅,不過,如果沒經過專業的訓練不建議這樣玩,因為這樣會有打碎葡萄酒的風險,從而浪費一瓶美酒。
凹槽的設計有的時候是為了審美學的設計,畢竟,所有人優美的設計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正如“凹槽越深酒越貴”一樣,廠家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作出更深的酒底,作出更美的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