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色波特?茶色波特是波特酒的一種分類,因經過氧化陳年,酒液呈現茶色而得名。它似乎不如紅寶石波特(Ruby Port)那樣簡單新鮮,又好像不及年份波特(Vintage Port)那樣復雜高貴,具有充足的層次感卻又不會那么難以捉摸。下面佳釀網小編為大家介紹茶色波特酒的10個事實真相。
普通的茶色波特,在裝瓶出售前須至少在木桶中陳釀兩年,而在這一過程中,酒液的自然揮發并不會被人為干預,因而木桶中的酒會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產生緩慢的氧化。另外,有一部分標有“10年、20年、30年”字樣的茶色波特,即陳年茶色波特(Aged Tawny Port)。
茶色波特通常為甜型或半干型。
河谷發酵,河口陳釀
波特酒以波爾圖港(Porto)命名,是位于杜羅河(Douro)入海口的重要港口城市,然而,用來釀造波特酒的葡萄,則是種植于上游的杜羅河谷。位處內陸的杜羅河谷炎熱干燥,夏季最高氣溫時常超過35℃,為種植色深、重單寧的葡萄提供了氣候條件。相反,葡萄酒的木桶熟化過程則需要相對較高的濕度和穩定的溫度,因此,沿海的酒窖成為理想的選擇。對于風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陳釀過程的茶色波特,儲存條件尤為重要,靠近波爾圖的地區,許多高舉架、大面積的酒窖被用來陳放已完成發酵和加強的波特酒。
“天使的份額”(Angel’s Share)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茶色波特在橡木桶中陳年的過程中,不會進行人為補液,由于木桶本身并不是絕對密封,桶中的酒會隨著時間緩慢揮發,因而人們把酒桶中“消失”的那一部分,稱作是“天使的份額”。“天使”帶走了一部分酒液,同時也為余下的酒增添了更加復雜的風味,酒的表面直接與空氣接觸,這就是茶色波特酒微氧化風格的來源。
即開即飲
與多數葡萄酒不同,茶色波特并不需要在瓶中陳年,一旦進入市場,就意味著這一瓶酒已進入最佳飲用期,即使是最高品質的茶色波特,亦可無需等待,直接飲用。因此,茶色波特酒最重要的成熟期完全發生在酒窖中,陳年的環境、木桶的選擇以及最終的混合調配,決定了一款酒的最終品質和風格。
不能更穩定的品質保證
常喝葡萄酒的人往往對某幾個產區的年份差異了然于心,氣候變化對葡萄酒風格的影響不言自明。這對于茶色波特來說,并不是一個問題。品質和風味的穩定性時常是陳年茶色波特酒廠最重要的堅持。使用多個年份、木桶的酒調配出統一的風格,使得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免去了年份差異的困擾。
而陳年茶色波特酒瓶上的“10年、20年、30年”并不是一個確切的年份,而是調入到這瓶酒中所使用的所有酒年份的平均數。
混釀是計劃的藝術
為了實現最完美的混釀組合,最終的酒通常經過不止一次的調配(Blending),最早的可以在葡萄園里就開始第一次調配。而每一次的配比,都是依靠釀酒師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術,在調配前已幾乎預測出這一次混釀的結果,以便保持品質的一致性。就像是河流入海,不同的木桶是重要的元素
不同于年份波特(Vintage Port),茶色波特的風味更多地來源于陳化時使用的橡木桶,因此,木桶的選擇和維護顯得至關重要。茶色波特的陳釀,并不使用新橡木桶,因為在波特酒的釀造中,木桶并不是用來加入更多的風味,而是平衡酒的結構。
維護橡木桶的工匠具備豐富的經驗,他們了解每一個木桶的歷史、性質,和可能為葡萄酒帶來的變化。處理橡木桶在這里更像是一門藝術,一些專業的桶匠常常是世代相傳,有些早在7-8歲就開始學習打理木桶,這門技術已經更像是他們的“直覺”。
陳年茶色波特,會“返老還童”的酒
陳年茶色波特酒的一大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年份越老的酒,喝起來香氣卻越新鮮。當你品鑒同一家酒廠的不同年份波特酒,會明顯發現,酒瓶上標識的年份越老,越具有一種清新、干凈的風味。雖然我們無法找到其中的科學依據,但無疑,老年份的茶色波特往往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感。
單一年份茶色波特≠年份波特
單一年份茶色波特(Colheita)是指采收自同一年份的茶色波特,它與年份波特(Vintage Port)具有明顯差異。前者從發酵完成真到裝瓶出售幾乎一直經過木桶陳年,在木桶中的時間可以從幾十年到一百多年之久,而后者的木桶陳年時間往往不超過2年半,大部分的陳年在瓶中完成。
不用急,慢慢喝
由于茶色波特的加強酒特性,加之氧化的陳年過程,使其開瓶后擁有比普通靜止葡萄酒更強的生命力,陳年時間越長的茶色波特,開瓶后可存放的時間越長,因此不需因擔心變質而急于在一兩天內喝光一瓶酒。例如10年或20年的陳年茶色波特,開瓶后4-8周內都不會變質;而相對更老的30年或40年茶色波特則更加穩定,開瓶后8-16周依然可保持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