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是這樣解讀的:圍繞著人、貨、場當中所有商業元素的重構是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標志,而其核心就是商業元素的重構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而“人、貨、場”本身是什么關系?又需要重新架構成什么樣的狀態才是符合新零售的標準呢?
三字箴言“人、貨、場”
銀泰網的前CEO廖斌曾說:我在零售管理行業20多年的三字箴言就是“人、貨、場”。也就是說,無論零售的業態如何細分與進化,“人、貨、場”都是零售商必須抓住的關鍵點。
從以上的組織結構圖我們不難看出,傳統零售,人是指員工管理;貨是指貨物的庫存和銷售管理;場是指活動現場的管理等。但隨著傳統零售的變革,“人、貨、場”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大致來說就是吸引并留住消費者,據消費需求推薦適合的貨品,以及提供舒適、貼心的高品質購物體驗。
怎樣重構“人、貨、場”
以人為本
互聯網時代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時代,新零售下的“人”,由員工管理變成了顧客管理。作為“以人為本”的踐行者送酒俠,從一開始就打得一手會員管理的好牌。會員是誰?會員需要什么?送酒俠能為會員提供什么?成為送酒俠的會員能享受到什么普通顧客享受不到的權利?等等,全部在運營團隊的考慮之中,于是,關于送酒俠的會員制度,有了最基本的折扣優惠、積分抵現金、積分送禮、生日禮等。而會員俱樂部作為會員管理的核心,送酒俠每周都會邀請會員參加新品品鑒會,同時傳授一些紅酒知識。而在會員俱樂部舉辦生日酒會的人,更會享受到送酒俠提供的驚喜大禮包。會員俱樂部,還會不定期舉行各種興趣愛好班供會員參與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和會員之間的互動是顧客管理的關鍵。
選品
新零售下的“貨”由庫存和銷售管理進化到“選品”。葡萄酒市場的兩大陣營,國產和進口的分界線越來越清楚,有的酒商只做進口葡萄酒,有的酒商既做進口葡萄酒也做國產葡萄酒,但只做國產葡萄酒的很少,幾乎沒有,為什么?這就回歸到“貨”上說,現在,選擇葡萄酒的消費者,大多數人對葡萄酒文化都略知一二了,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的差距除了在文化歷史上,釀造技術、制作工藝、管理標準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酒商要懂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選品上多下功夫。同時要學會跨界,針對時下潮流作出不一樣的組合變化,比如情人節的葡萄酒加巧克力,圣誕節的葡萄酒酒加蘋果,過春節的葡萄酒加紅包……學會聯想,在顧客選擇貨品時,做到比他想得更多更細更周到。
場景化
最后重點說下,新零售下的“場”。傳統零售強調活動現場、銷售現場的管理,而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單一的“現場管理”已經進化到從客戶進店(線上線下)的那一刻開始所看見的、聽見的、所接觸到的一切到與銷售人員(客服)的交流到完成購買后的服務,是一個貫穿了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體驗。因此,“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有了新的演繹和延伸——“場景化”。什么是“場景化”?舉例來說,再過幾十天就要過年了,家庭聚會又是幾桌人,于是在準備什么菜什么酒水這個場景中,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喝什么酒合適,白酒、紅酒都需要,然后網上搜一搜,酒仙網、1919等酒水類大平臺就能契合這個需求。家庭聚會喝酒,這就是一個“場景化”,由此也能產生出一個需求——“喝什么酒”。所有能充分發掘用戶這個需求平臺,都得研究這類場景下,用戶有什么習慣、想法、需求以及如何更方便更低成本的滿足他們的這個需求,才能更好的贏得用戶。
拿“送酒俠”來說,線下門店、線上商城、送酒APP、送酒俠小程序、送酒俠智能售酒機,送酒俠外面平臺,各種渠道、各種購買方式,既可以獨立完成訂單又可以互相關聯,這就滿足了各個消費習慣不同的客戶,但因為有線下門店做鋪墊,所以能做到先體驗后下單。
所以未來,是一個無界的概念。零售中的人、貨、場將變得融合。只要在有人、有手機和有網絡的地方就能產生銷量,而如何把產品信息精準推送到目標人群然后產生銷量就需要知人、知貨、知場,這也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