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增價,今年何其多,前有鋼鐵一飛沖天,后有煤炭來勢洶洶,現在各大紙廠等酒類包材企業也集體抱團一路高歌向前進,帶起一波價格上調浪潮。雖然當下酒業回暖,但對于中低端白酒品牌來說,包材價格的持續上調無異于雪上加霜。
從2016年9月開始,玻璃、原紙、瓶蓋等原材料的價格開始大面積上調,漲幅達50%,今年以來,價格上調趨勢依舊熱度不減,紙價節節攀升,以白卡紙為例,2016年下半年價格拉升之前,其價格徘徊在5600元/噸,至今年7月中旬,已上調至6900元/噸之上,漲幅超20%。而紙箱到今年為止上調幅度已經達到80%。
同樣,玻璃瓶和瓶蓋的價錢也在上調。以鄆城地區為例,鄆城縣是國內江北地區最大的彩印包裝產品生產基地,酒類包裝企業達400余家,生產酒類包裝材料市場份額約占全國的40%~50%,據了解,酒瓶類產品220~680g的產品在原價格基礎上提升0.10元/只;680g以上的產品在原價格的基礎上提升0.20元/只。
但是據記者了解到,雖然各公司的價格上調通知上寫的是小玻璃瓶上調0.10元/只、大玻璃瓶上調0.20元/只,但實際行情是小玻璃瓶每只上調0.20元、大玻璃瓶每只上調0.25元,并且接下來還有繼續上調的趨勢。
價格上調的“幕后推手”
包材價格全面上調,經過分析無外乎原料成本增加,而原料成本增加的原因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2016年9月21日,修訂后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號稱“史上最嚴限超令”。新規對重量、外廓尺寸、軸荷、車貨高度、質量限值作出了極其嚴格的限定,直接導致運輸成本大幅上升,原料價格上調。
其次,政府加大環保治理力度,對造紙、玻璃、包材生產等企業進行環保嚴查,造紙業去產能,很多造紙廠限產或關停。玻璃廠也是同樣狀況,在環保嚴查的大環境下,一部分中小生產玻璃的企業被關停整改,另外,很多傳統中小玻璃廠采用的是鍋爐燒制的方式,實現環保達標短期內的措施就是增加脫硫設備,但最終還是要過渡到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設備,技術改進上的投入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再次,人工成本、煤炭價格、工業用電價格的上調也都導致生產企業經營成本上升,這一狀況則直接反映在原料和包材價格上。最后,受以上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為了減少資金占用,從而減少存貨,碰到原料需求旺季,產能跟不上,從而導致價格上升。
綜上所述,可以說當下環保大趨勢是導致包材價格上調的一個主要因素,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嚴苛的環保要求對酒類包材產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當下各包材生產企業會緊張、彷徨,但從長遠來說,這有利于促進行業的規范性,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生產要求,也讓黃金發展期背后遺留的很多問題逐一解決,對提升行業生產質量、節能減排都是一件好事兒。
理性應對包材飛漲
目前,國內白酒行業整體產能過剩,面對包材價格全面上調,中小酒企和區域酒企面臨著成本上升、微利產品負毛利、有利產品利潤空間被擠壓的窘境,同時,中小酒企和部分區域酒企的品牌效應不如名酒企業強,因此在提價上可能有心無力。加上礙于定位的消費市場,提價又可能降低自身的競爭力,消費者不買賬,從而造成更壞的結果。因此低端白酒在價格上調風潮下,能力不強的很可能倒下,低端白酒正面臨著一次嚴峻的行業大洗牌。
那這種環境下,中低端白酒就沒有路可走了么?當然不是,雖然當下來看,整體形勢不利于中低端白酒,但是還是有路可循的。名酒企業品牌影響力強勢,對價格控制力較強,因此此番包材價格上調對于他們來說可能還是好事,可以順便提價,增加收益。
但對于中低端白酒企業來說,則應加強細分市場和區域市場建設,抓住自家的根據地,采購、管理“精細化”,尋找新的包材供貨商,控制自身成本。同時還要跟上消費升級趨勢,抓準消費者消費心理,精準定位,在利益再分配上合理考量,減輕經銷商的抵觸情緒。
區域酒企還是要打造自身品牌,通過消費升級、年輕消費群體培育,跳出價格戰怪圈,從根本上消化包材價格上調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此輪包材價格上調,也是整個行業優勝劣汰的一次大“換血”,對于行業健康發展來講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