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四風整治持續深入
9月,交通部、保監會等部門相繼發布通知,對下屬事業單位在公務活動中的用酒規范進行強化;
同月,貴州省則正式實施的《貴州省公務活動全面禁酒的規定》,該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禁酒令”:貴州全省范圍內的公務活動,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類,一律不得飲用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的任何酒類,包括私人自帶的酒類;一律禁止公款贈送任何酒類;
11月,廣州市發布《廣州市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實施禁酒控酒工作的通知》,提出一般公務活動全面禁酒的“三個嚴禁”……
今年以來各地政府部門推進“四風”整治,鞏固反腐成效,幾乎每個月都有“防反彈”的新聞報道,官場爭鋒建設成為新常態。這一系列的政策出臺,也讓酒企將重心轉移到大眾消費市場和商務宴請市場,充分挖掘流通渠道的潛力和品牌傳播力,靠品質和優秀的營銷策略帶動業績的上漲。特別是告別過去團購模式中對單一渠道的依賴,轉變增長方式。如今茅臺在政務消費層面僅占企業總銷量的1%不到,已經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
酒駕查處力度不減,有思考也有新方向
今年以來,交警部門針對區域內的酒駕情況進行了持續整治,各省交管部門不斷創新管理手段,提升查處效能,從嚴查處各類酒駕、醉駕違法行為,采取針對性查控措施;探索建立酒駕、醉駕一體化查處機制,明確現場查緝、違法取證、現場處置及違法處理各環節要素,實施標準化查處流程。
雖然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懲處措施,但酒駕問題依舊嚴峻,僅山東地區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交警部門就查處酒駕3815起。另一方面,隨著國民酒駕意識的深入,酒類所受的影響早已顯性化,如何讓消費者正確飲酒、合理飲酒成為眾多企業新的課題。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代駕行業的快速發展、共享單車業務的全國化深入等也正在彌補由酒駕規定帶來的影響,未來酒類企業因加大和相關異業資源的合作,讓消費者重新回到酒桌。
環保風波余溫猶存,加速產業升級
今年波及各行業的環保風暴來得有些猛烈。雖然從去年開始,白酒行業已經承受著玻璃、紙箱、塑料等包材原料成本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但今年席卷全國的環保整治行動,加劇了這一行業困局,使得眾多白酒品牌上調出廠價,成為今年白酒漲價熱中的一個特別“插曲”。今年8月,糖酒快訊一篇關于原材料漲價及環保風波的文章在普通消費者、行業咨詢機構、酒企、相關原材料生產企業間廣泛傳播,觸動了整個行業的神經。
在各類討論中,我們逐漸發現了又“漲價潮”、“環保風波”帶來的深度影響,對于上游企業及酒企來講,這一輪的整治將倒逼行業升級,各企業在產品研發上將更加重視包裝的簡約化及環保工藝的采用,只有符合消費者新的健康理念以及消費習慣的產品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或將催生一批更具創新理念新品問世。今年光瓶酒品類的價格升級現象中,30元以上中高線光瓶酒大為出彩,這也在側面反映出此次環保風波之后,各企業的應對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