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的深度調整后,白酒行業進入了回暖期。自2017年以來,白酒行業一直“漲”聲不斷,入秋后“漲”聲更加密集,即便是2017年的最后一個月,白酒企業依然要抓住機會,再“漲”一把。
你家漲完我家漲 白酒企業漲價忙
10月9日,金徽酒發布調價通知,決定對部分中檔產品價格上調5%;
11月27日,劍南春傳出劍南系列及綿竹系列全線上調價格,漲幅約在25%,廠家稱要在兩年時間內調整到位;
11月28日,酒鬼酒則宣布紅壇酒鬼酒從12月15日起,零售價由498元提至568元;
進入12月,五糧液零售價格調整至1099元,五糧液1618零售價調整至1199元;
12月1日起洋河夢之藍M3、M6出廠價分別上漲5元/瓶、10元/瓶,終端價每箱(4瓶裝)將分別上調約120元、150元;
12月4日,水井坊發布部分產品建議零售價及建議整箱團購價的調整通知,典藏系列上調40元,井臺系列上調30元,臻釀8號及鴻運裝上調20元。
這樣密集的大規模的提價,在近幾年很少見,但從側面反應了酒企的信心。業內人士認為,白酒行業的酒類價格有望在今年的旺季再創新高。關于白酒漲價的原因,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年關將至 白酒銷售旺季即將來臨
一年中有幾個白酒銷售旺季,如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中秋、國慶銷售旺季過后,高端白酒價格穩定了一段時間,眼看著2017年剩下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元旦、春節將至,白酒行業再掀漲價潮是在為春節旺季的銷售做準備。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來白酒行業高速發展,高端白酒的銷量增長迅速,而抓住行業紅利、元旦春節等季節紅利節點提升價格,符合行業發展的特征。
原材料上漲 生存壓力大
從2016年9月份開始,一些原材料如玻璃、原紙、瓶蓋等開始大面積的漲價,漲幅高的竟已達到50%。當時就有業內人士稱,包裝材料成本的提升,對于價格更為敏感的低檔白酒來說,猶如“扼住”了其咽喉。同期出臺的“史上最嚴限超令”,再次提升了其運輸成本。又加上今年嚴格的環保督查,讓玻璃、原紙、瓶蓋等行業雪上加霜,材料價格一再走高。很多低端酒如小郎酒、牛欄山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大概歸結于此。
銷售任務提前完成 壓力小底氣足
白酒行業回暖,銷售普遍超出年初制定的全年計劃,酒廠提前關賬較為普遍,瀘州老窖較上年提前一個月關賬,山西汾酒10月部分區域已經開始停發貨,原因是超額完成任務明顯,蓄勢2018年。就拿洋河來說,今年洋河市場推廣主要圍繞夢系列產品,年初至今,夢之藍銷售量快速增長,加上提價,有分析預計今年夢之藍收入增長50%以上,這讓洋河有底氣在11月上旬秋糖期間就提前透露,夢之藍在2018年春節提價50元/瓶左右。
有業內人士稱,這一次的漲價,與名酒企都提前完成了今年的任務有一定關系。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白酒銷售業績良好,多個品牌已完成了全年的銷售任務,為這些品牌漲價提供了底氣。
市場需求量大 產能低供不應求
如果說2016年的白酒行業還停留在“弱復蘇”層面的話,那今年白酒行業可謂真正迎來了“強復蘇”。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2017這10年中,白酒行業產能雖然增長,但是增速在逐年放緩。自2011年產能增速達到最高點后,逐漸縮減,2016年的產能增速僅僅在3.2%左右。四年的深度調整期中,由于整個白酒行業產能的控制,產銷之前存在一定的缺口,短時間內不能滿足市場復蘇后的需求,供需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相對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為了保證渠道利潤,提升白酒出廠價格也就順理成章了。
還有一種漲價原因是“不得不漲”,在白酒行業調整的關鍵時期,茅臺已站穩千元以上高端價位,如果酒企不跟著漲價,高端白酒的市場地位就有可能被擠占,導致地位下滑。在后有追兵的壓力下,很多酒企就“不得不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