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的調整,帶來更多的挑戰,也有更多的機遇。產業政策的變化,充分還原了白酒產業。白酒產業是一個充分市場化、充滿競爭、理性發展的產業,是一個不斷提升品質、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個產業。”
12月9日,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出席“深化中國白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對近期白酒產業政策的調整進行了深度解讀。
當年將白酒列為限制性產業,是良性發展的保障;如今提出取消限制,是否會是無序競爭的開始?宋書玉指出,限制政策,不僅限制落后企業,也限制了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的發展;而放開,不僅利好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同時也對產能落后的小企業取消了限制。
“白酒產業限制政策全面放開,必將促進白酒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宋書玉表示,政策放開,勢必會帶來市場、競爭、生產三大挑戰,但同時也會給好酒、產業鏈等帶來機遇。
1、產業政策調整
帶來市場、競爭、生產三大挑戰
市場挑戰:有助于構建白酒產業新的生態體系
宋書玉表示,白酒產業,原本就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產業。產業政策限制,其實是阻礙了白酒產業充分的市場競爭,落后產能得不到有效的淘汰,市場退出機制受到了影響。
宋書玉表示,“白酒產業發展至如今的階段,可以說政策的指導性是功不可沒的。今天產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此時放開產業政策,不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預白酒行業的經濟運行,我認為,一是顯示了政府管理職能的睿智和自信;二是對產業發展、行業管理和市場機制的高度信任;三是對于酒類行業和企業而言,不再限制,也意味著不再依賴,企業成為真正的自主性市場競爭主體;四是標志著白酒產業全面步入市場經濟階段,同時,意味著將會構建白酒產業新的生態體系。”
競爭挑戰:有助于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及時淘汰落后產能
“之前,受限于白酒限制政策的影響,酒類產業無法貫徹市場公平競爭和自然淘汰機制,成為阻礙健康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宋書玉說道。具體體現為:酒類產品生產準入標準難以提高,白酒優質產區的優勢難以發揮,落后產能無法及時淘汰,優勢產能和優質資源難以發揮等等。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白酒名酒企業呈現出高速發展,量價齊升,效益提升。2017年白酒產業的利潤進入千億時代。2018年持續增長,今年1-10月份白酒產業利潤已經達到1122億元。白酒行業排名前50位的企業,占據了產業利潤的90%以上。
宋書玉表示,產業政策調整有利于酒業吸引優質資源、外部資本進入酒類行業,加劇市場競爭,逐步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作用愈加凸顯,有助于推動酒業建立良性競爭市場化機制,實現由規模發展向特色、品質效益的高質量發展轉變,緩解產業總量過剩與個性化不足之間的矛盾。
生存挑戰:有助于建立白酒產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
產業政策的放開,會不會導致全國酒廠遍地開花?“肯定不會!因為隨著消費升級趨勢和品牌意識的崛起,消費者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對身心健康的要求、對品質安全的需求,都與日俱增,更青睞有品牌、有品質保證的產品。”
宋書玉認為,在行業集中度提高,擠壓式增長的發展趨勢下,產業政策的放開將進一步加劇酒企之間的競爭,白酒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將進一步體現出來。強者恒強,部分落后企業必將淘汰,必然促使行業企業更加理性決策,更加認真考慮是否擴大規模、是否異地發展,客觀上使酒類市場惡性競爭得到有效控制,為凈化酒類市場秩序奠定了良性基礎。
2017年,中國白酒有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1593家。到了2018年年底,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為1445家。今年1-10月份,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為1176家。其中,虧損企業145家。中酒協預測,到今年年底,白酒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會在1000家左右。
宋書玉指出,白酒產業限制政策的取消,其核心目的是要推動白酒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限制政策的放開,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思想觀念、新生產方式、新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的革命性變革,為科學完善白酒生產準入機制,為白酒食品安全、產品品質門檻要求的提升掃清了障礙。
“因此不是取消底線,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交給了消費者,建立白酒產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宋書玉指出,如果說,以前的白酒企業是在有限的范圍中競爭,而現在是放到了無限的大市場中自我求生存、求發展?梢灶A見的是,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更加激烈的。
“市場的底線絕不會是單個規模條件,肯定是多個復合條件構成的。因此,與其說是放開,不如說是提得更高、變得更嚴。所以,未來白酒產業充分的市場競爭,會逐步呈現出高門檻準入、無門檻退出、理性投資的常態。”
2、挑戰背后是機會,
好酒、白酒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
好酒機遇:政策變化對優質白酒資源更加利好
宋書玉指出,白酒產業進入了一個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的時代。隨著消費升級,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少喝酒、喝好酒已經成為消費共識。正因為好酒太少,產業政策調整,其實是給了釀好酒的機會,低質白酒將更多的被淘汰出局。
釀好酒有四大要素:好生態,好酒菌(微生態),好酒匠,好心態,擁有四大要素的名酒企業當然要搶到先機。想進入白酒產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無疑只有到名酒企業和名酒產區去尋找。不過,前提是要有好心態。“掙快錢不要來投資白酒,投資白酒掙不了快錢;投資好酒,要耐住寂寞;投資了不掙錢,也不行,因為你影響了消費者喝好酒”。宋書玉表示。
宋書玉指出,截至目前,2019年白酒產業的整體產能首次呈現負增長,而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銷售收入、利稅合計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所以,限制政策的取消,將繼續擴大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的發展成效。從整個產業來看,政策變化對優質白酒資源更加利好,名酒產區、美酒產區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酒莊的機遇:名酒企業和名酒產區切不可錯過酒莊
白酒作為風味食品,產品個性是生命。“馬太效應”日益增強的今天,中小企業想要求存,必須還原釀造初心,追求品質特色,打造文化內涵,釀造極致品質方可生存。
酒莊模式就是未來的方向。“名酒企業和名酒產區切不可錯過酒莊。”宋書玉表示,名酒企業和名酒產區更要高度關注和傾心打造白酒酒莊,在品質、文化上精雕細刻,釀造出個性化美酒。未來的白酒消費多元化,個性化消費將會逐漸成為主流。
產業鏈機遇:白酒產業鏈投資機會,要遠遠大于白酒產業本身
“白酒產業貫穿一、二、三產業。”未來確保產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在于白酒產業生態體系的構建。有好酒,要有好酒商;有好酒,要有好酒樓;有好酒,要有好原料;有好酒,要有好創意;有好酒,要有好酒器。“所以,白酒產業鏈投資機會,要遠遠大于白酒產業本身。”
“白酒產業鏈投資恰逢時機。”宋書玉指出,天人合一是酒之本源。種釀合一,說的是“好酒不僅是釀出來的,不僅存出來的,調出來的,更是種出來的”,說的是“酒不僅是物質產品,同樣也是精神文化產品”。
宋書玉指出,白酒發展未來要做到酒文合一、釀學合一、酒旅合一、釀藏合一、品飲合一、釀銷合一,構建中國白酒新的品質與價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