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進入普及階段,傳統的貿易型葡萄酒電商卻難以匹配市場需求。
今年以來,進口葡萄酒的增勢不減。不過,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酒商處了解到,盡管行業增速不斷提升,進口葡萄酒的熱度依然集中在傳統渠道,而近年來熱門的葡萄酒電商卻在這一輪增長中顯得并不起眼。
電商發展速度慢于行業平均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進口酒整體增速一路小跑,其中進口葡萄酒總量達6億升,同比增長18.9%,其中瓶裝酒進口為4.42億升,同比增長15%,近兩個月總量激增的散酒進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31.7%。
法國葡萄酒巨頭卡思黛樂中國區總裁殷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卡思黛樂中國的增長情況確實比較好,業務整體增速與市場增速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就10月份而言,瓶裝酒進口額1.9億美元,同比增長42.1%,繼9月份48%的增幅之后再次實現了超四成的增長。
殷凱表示,9~10月份單月的增速擴大,可能是由于世界一些產區,比如波爾多等產區今年收成降低,出于對市場價格上漲的擔心,很多進口商提前加大訂量做好準備。
事實上,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進口葡萄酒這一輪增長已經持續了1年多。2016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為4.8億升,同比2015年增長22%,進口金額為22億美元,同比2015年增長17.2%。殷凱認為,酒水行業增長得益于消費升級,也就意味著,除了行業整體增長,還有行業內部結構優化帶來的增長空間,復合增長率其實相當高。當然后面這部分增長空間,是預留給真正做渠道運營的專業酒商和基因優良的品牌的。
雖然葡萄酒進口數量快速增長,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一輪增長更多是在傳統渠道的繁榮,而電商渠道的發展反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國內主要的酒類電商企業雖然葡萄酒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相比之下總量并不大。國內最大的酒類新零售企業1919在今年上半年收入為17.05億,同比增長52.6%,其中葡萄酒業務收入為2億元,白酒收入為11.3億元。另一家酒類電商品尚匯上半年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39.1%,但其中紅酒收入為5149萬元,同比只增長了11.8%。而近日剛剛宣布增發的紅酒世界上半年收入2198萬元,同比增長133%,但凈利潤虧損1610萬元,毛利率也從57.6%下滑到38.9%。
目前國內葡萄酒進口市場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為287,已屬高度競爭市場。盡管傳統酒商的日子并不好過,但大量酒商依然對電商渠道持排斥甚至拒絕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