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超越競爭對手一年甚至三年的成績,這就是壹吉購的速度!”截止9月30日,壹吉購平臺的日流水超過200萬!
根據北京壹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壹吉購)CEO張軍的表述,公司預計到今年年底,將覆蓋全國50個城市,平臺日流水將超過500萬!根據這個數據推算,壹吉購一年的交易額將會有18億之多。“我們的目標是’做1000萬家終端門店的掌上訂貨平臺’!”張軍信心滿滿的說。
“不僅如此,后臺的數據顯示,我們壹吉購獲得的訂單量每周都會翻兩倍,交易金額每周翻4倍,這種增長的態勢,是我們當初創業啟動時候未曾想到的!”
是什么生意能在如今經濟低迷、廠商迷茫的當下橫空出世?
在城市總經銷與終端門店之間搭建一座網絡橋梁
近兩年,互聯網逐漸深入到商品流通的方方面面,從張軍看來,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的影響和改造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增量創新階段,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是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線上網商,或為B2C或為C2C,通過自營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實現商品直達消費者。”這種模式抓住新興消費群體,但弊端明顯,就是對傳統線下渠道沖擊明顯,本質上是流量的生意,真正賺錢的只有淘寶這樣的平臺商”張軍說;
第二階段是存量改造階段,伴隨互聯網工具的普及,過去商品流通環節的參與者都被互聯網化,生產工具推動生產關系的改變,典型代表是房多多、找鋼網等新興的B2B領域網絡公司,他們沒有破壞產品的定價體系,但是在信息、物流與交易環節,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實現交易成本與管理成的極大節約,因此造就了很多奇跡!
張軍認為:“中國的商品流通環節比之歐美、韓日均有大不同,在這些發達國家,商品從廠家出廠經過一些貿易巨頭和專業化物流直接進入到終端,分銷效率極高;而目前國內的商品流通仍然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電商的出現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壹吉購就是要在各個品牌的城市總經銷與各類終端之間搭建起一個通道,通過這個通道總經銷的貨品直達門店,而且,壹吉購在中間不賺差價,價格管理與品牌推廣服務仍然由總經銷來完成,壹吉購在其中只做平臺服務,”張軍對記者說。
基礎設施式的服務,做城市商品流通的“高速公路”
與市面上號稱“B2B+O2O”的網絡公司不同的是,壹吉購做的生意非常“重”!
首先,壹吉購在城市內自建倉儲中心和分揀中心,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品質放心;其次,由壹吉購從市場上挑選配送車輛或者物流合作單位進行配送,保證終端門店配貨的及時性,目前部分城市已經實現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第三,壹吉購在每個城市設立多名終端拜訪人員,保證每150——200家終端門店設置終端拜訪人員一名,保證對終端門店信息的及時反饋和跟進服務,拉近壹吉購與終端門店老板的關系。因此,很多與壹吉購合作的總經銷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壹吉購到底怎么賺錢?”。
“不賺差價、終端直達”式的一站式服務,需要壹吉購前期花大力氣構建自己的業務、物流、倉儲體系,“總經銷只需要把產品上線、把貨物運至壹吉購的中轉倉,剩下的終端詢價、訂貨、配送、收款全部由壹吉購進行,壹吉購收款之后,會按照合作賬期(一般是30天)定期給總經銷結算。”壹吉購陽泉城市經理申明波對記者說。
壹吉購來了,分銷商、批發商怎么辦?
壹吉購這種“去中間化”的模式并不少見,最近幾年的商業創新都是針對這個群體而來的。那么壹吉購這種模式每到一處不就群起攻之?“這種現象確實有,不過從事情的發展眼光看,對抗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很多地區的平臺物流合作商都是由這些分銷商轉化而來的”,壹吉購CEO張軍說。也就是,在“總經銷-分銷-批發-零批-門店”這個鏈條中,中間環節不是純粹被淘汰,而是角色置換,“過去一個分銷商一天出1趟車賺200元,成為壹吉購的物流合作商以后,他們每天跑5車,賺400元,生意更劃算”。
根據壹吉購CEO張軍的說法,“壹吉購就是要做城市商品的高速公路,做終端門店的掌上訂貨平臺”,在壹吉購的產品頁面上,不僅僅有酒類、飲料、食品,而且還有在便利店內不常見到的新鮮雞蛋、特產禮品等,“壹吉購就是高頻打低頻,通過品類的豐富化,不斷滿足門店的生意需求。”
目前,與壹吉購的合作終端門店已經超過5萬多家,“中國三、四線城市有廣闊的市場,以地級市為例,一個城市有3000-5000個有效的零售門店,我們通過自己的地推隊伍完成80%的門店上線工作,并且將這些門店與我們的合作供應商共享,不僅提高了品牌供應商的產品覆蓋率,而且豐富了我們平臺的產品豐富度,終端也更喜歡我們這樣的訂貨平臺——‘因為總經銷的政策更大、產品還保真’,也許這是我們速度這么快突破的原因之一吧!”壹吉購信陽城市經理楊金平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