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在廣大經銷商的朋友圈里,大量轉發著兩條關于“五糧液股份15醬(飛天標)”的爆料新聞,其中一條在5個小時內被“和諧”。即使在第二條爆料新聞發出后,也并未得到五糧液股份公司的正面回應,可以看得出五糧液股份公司并不愿意在產品即將上市的關鍵節點過多的曝光產品的相關細節,一如既往地國企之謹慎的作風。
但是,隨著信息在朋友圈的火爆傳播,得到了大量經銷商的迅速響應,也擠爆了15醬代理權的報名后臺,短短3天時間已逾百人填寫代理信息。
不過,在大“火”的背后,五糧液股份15醬依然受到了部分經銷商的質疑。白酒行業自2012年開始的深度調整,至今日已經有整整3年的時間,這三年里,白酒行業經歷了歷史上最“新”的一輪洗牌。各種創新的品類、產品、模式,以及各類新傳播、新媒體、新思路、新渠道、新資本等等給白酒行業帶來了表面上的繁榮,可謂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3年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陣地上的幸存者,放眼望去,戰場哀鴻遍野。
當不斷的希望被不斷的失望綁架后,“信心”與“信任”就成了最昂貴的奢侈品,就像初入文玩的新人,一朝被騙,現玉搖頭。這個時候,市場就陷入了一場黑洞般的循環。
(如下圖):
從搜集的信息來看,經銷對五糧液股份15醬的質疑基本圍繞以下三個層面:
1、質疑一:團購市場萎縮,450元價位成“魔鬼地帶”。
其實解答這個疑問很簡單,如果五糧液水晶桶普五價格下調至450元,想必其他同價位,甚至周邊價位帶的產品都木有活路了。當然這只是如果,無論是基于市場戰略還是品牌戰略,五糧液都不可能做這種事,這不僅是斷了其他品牌的命,同時也是“揮刀自宮”的嗅事。所以,從這個層面可以猜測,15醬就是普五的“雙胞胎”兄弟。
所以說,并不是這個價位帶難以打造,而是大部分產品,沒有足夠的品牌張力作支撐,即使有品牌張力,也沒有足夠的產品價值支撐,即使兩點都具備,很多企業也不愿意這樣做。這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即使你的產品已是微利,但是客戶永遠覺得你還有很大的空間。
2、質疑二:以五糧液做品牌背書的其他醬酒產品并未被市場接受。
被經銷商拿來對比的對象,更多的是五糧液永福醬酒,提到永福醬酒又不得不提到銀基集團。繼2013財年巨虧約11.34億港元后,銀基2014財年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5.4%至4.89億港元,凈利卻出現7.88億港元的巨虧。銀基在內地多以獨家代理高端酒為主要經營模式,隨著高端市場的斷崖式下滑,銀基巨虧已非意料之外,而永福醬酒是其中一個。銀基曾在公告中稱:“毛利減少主要由于下調售價及根據集團加快清理存貨而就若干產品提供折扣的計劃,故做出有關撇減至可變現凈額的存貨撥備所致。”
在筆者來看,分析永福醬酒市場表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無非有兩個: 1、定位問題。永福醬酒的定價是受白酒黃金時期的非正常法則——即“比貴”的影響,所以其產品的推廣與傳播上,更多的是高大上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高端形象的打造,其依靠的是團購市場,并沒有觸及終端動銷,一經洗牌便無法扭轉局面,遺憾的是終究生不逢時;2、“大經銷制”。永福醬酒采取的是銀基的傳統運作方式,即大經銷制,違背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兵家大忌”;
反看五糧液股份15醬:其一,該產品是五糧液股份與信達資本以“百億醬酒戰略”為初衷的“戰略性產品”,由五糧液+信達資本主導推出,品牌力不可相提并論;其二,市場定價經過反復論證,即確保了產品的實際價值,又不脫離產品結構的軌道,而且通過強大資本所提供的市場支持,最大化的讓利給經銷商,保證了以最合理的價格輸出終端;其三,五糧液股份15醬采取市場扁平化,重點區域打造樣板市場,全國市場遍地開花,這是五糧液首次啟用的市場深度下沉與精耕細作。
3、質疑三:“飛天標”打茅臺的擦邊球。
飛天標一共有兩個。
1958年,因產品發展需要,中糧集團請香港著名設計師參考敦煌飛天形象進行手繪設計了兩款商標,一款為“飛天童子”一款為“飛天仙女獻酒圖”,其中“飛天童子”商標由茅臺所使用,而“飛天仙女獻酒圖”商標在2015年最終花落五糧液。
本身兩款商標并無沖突,而且系出同門,相煎何太急。只是人們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這是人類社會學的范疇,對此筆者也無力分析。
商標,脫離了產品和品牌,僅僅是一個符號而已,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其背后的企業,以及企業對品牌、產品、商標三者結合運用的智慧。
經銷商質疑引五糧液重視,督促規范商標名稱。
對于品牌的炒作與宣傳,五糧液方面似乎并不積極,相反還有意收斂和按捺。但是對于經銷商的質疑,卻反應非常迅速,或許這就是一個國有企業、一個公眾性企業所呈現出的擔當,同時也是對經銷商、對消費者、對市場負責的態度。
因此,五糧液連夜督促,規范五糧液股份15醬的商標名稱,禁用容易導致分歧的“飛天標”,而規范使用“飛天仙女獻酒圖”的商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