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消費者心目中,進口紅酒幾乎就是高端紅酒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隨著進口紅酒數量猛增,身價開始大打折扣。無論線上線下,買一支送一支、買一箱送一箱的“吐血”式促銷活動比比皆是,甚至出現了10元一支的進口紅酒。而讓消費者更為困惑和頭疼的是,進口紅酒的掃碼價格與實際售價相差數倍,究竟這支紅酒的實際價值幾何成了謎。記者隨后走訪調查發現,由于進口紅酒品牌繁多、品類復雜,在國內辨識度較低,隨意定價成為行業潛規則。另有專業人士表示,紅酒在國外并非貴族酒,因此幾十元一支的進口紅酒也有品質不錯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進口紅酒賣出了白菜價
“西班牙原瓶進口紅酒整箱6支99元”“法國瑪莎諾婭莊園干紅葡萄酒買一箱送一箱,12支僅售128元”“法國原瓶進口羅莎愛語典雅干紅搶購價9.9元一支”……在今年剛剛結束的雙節促銷大戰中,葡萄酒成為了重要的一類。記者看到,與大家印象中動輒幾百元的價位不同,如今進口葡萄酒價格越來越低,而且低價紅酒的銷量相當好,在某電商店鋪,9.9元一支的法國紅酒一個月內就賣出了2588支。
與電商平臺相比,實體超市內紅酒價格相對略高。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山路、香港中路上的多家超市,看到在紅酒區主要是進口紅酒為主,多數價位在百元左右,還有不少促銷款,僅幾十元。在一家超市內,某葡萄酒品牌打出了買贈活動,買一瓶58元的莊園干紅葡萄酒就送一瓶同樣售價為58元的干紅,相當于每瓶價格29元。
記者走訪發現,進口紅酒價格持續走低,買贈促銷幾乎成為常態。 “我看這些進口紅酒價格比國產紅酒還便宜,還一年到頭搞活動。 ”“網上幾乎天天都是買一贈一,說明這些進口紅酒的標價虛高得很。 ”采訪中,不少市民這樣表示。
掃碼價遠超實際零售價
除了價格全年大促銷外,進口紅酒掃碼價格遠超實際零售價也讓消費者大呼“看不懂”。 “朋友送了兩瓶紅酒,我也不懂,尋思掃碼查查價格好回禮,結果一查一瓶酒1000多塊錢,真有這么貴? ”市民董先生有些不可思議。
近日,記者在中山路一大型商超中隨機挑選了20余款分別來自法國、澳大利亞、智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紅酒,使用手機上的 “我查查”APP進行條形碼掃描。其中,有18瓶的條形碼可以掃描出商品價格等信息,其他則主要顯示紅酒品名、生產地、條形碼數字或者直接查無信息。在這18款產品中,僅有5款與貨架上標注價格相符,剩下的13款掃碼價格均超出零售價。
在這13款產品中,價格差距最小的為一款產自澳大利亞的干紅葡萄酒,其零售價為39元,而掃碼價格為69元;差距最大的則為一款名為愛仕圖特釀伊甸超級波爾多城堡干紅葡萄酒,其標注的零售價為298元,而其掃碼價格高達1380元,價格相差多達5倍。而除了這款酒以外,還有一款名為路易拉菲孔雀堡干紅葡萄酒的產品掃碼價近千元,與其398元還買一送一的零售價相差5倍之多。
臺東一家大型商超的售貨員悄悄告訴記者,拿手機來掃碼的顧客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目前店里銷售的進口紅酒,所有的掃碼價格幾乎都比銷售價高。不過說真的,掃碼價太唬人了,并不可信。 ”
【調查】
隨意定價成行業潛規則
隨后記者聯系了掃碼比價軟件“我查查”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數據來源主要是對接一些商超、網絡平臺,“網絡銷售平臺標多少價格我們掃碼就會得出什么價格,因為數據量巨大,可能不會對每條數據進行核實,但如果消費者對價格提出疑問的話,我們可以幫忙查詢。 ”
對于紅酒定價的亂象,島城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紅酒定價不規范,也沒有相關規定進行管理,因此都是酒商自行定價,隨意性比較大。據了解,“一個品類的條形碼售價為1000元,因此有的廠商就會通過購買條形碼價格,隨意調整數字,以此滿足市場需求。 ”
記者在線上看到,不少店鋪將“掃碼價”作為產品宣傳的關鍵詞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一家店鋪聲稱,“法國進口紅酒單支掃碼價698元誰收誰高興”,而該產品的實際售價僅為128元6支,折合21.3元/支。很明顯,掃碼價水分十足,更多是為了滿足送禮需求。
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說,“不少進口商想打一槍換一炮。 ”由于中國消費市場對葡萄酒了解還不透徹,信息不對稱,許多進口商只想“快進快出”,趁亂發財,于是引進一些品質不高的進口葡萄酒在市場上高價銷售。一旦消費者接受,他們就獲得暴利,而市場不認可,他們就趕緊換一個品牌。青島市葡萄酒協會執行秘書長石磊表示,由于進口紅酒品牌繁多、品類復雜,在國內辨識度較低,消費者認知度、專業度又不高,才有進口紅酒定價混亂的現象。
【說法】
進口紅酒并非貴族酒
在業內看來,進口紅酒身價越來越低,究竟幾十元一支,甚至低至9.9元一支的進口紅酒能不能喝?
曲先生在島城經營進口葡萄酒專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在他看來,進口紅酒并非貴族酒。 “在國外,紅酒是很普通的飲品,20元人民幣就能喝到品質不錯的紅酒。在國內,這樣的紅酒四五十元一支價格就很公道。 ”曲先生告訴記者,進口紅酒的稅費并不高,以一支智利原瓶進口、口感品質還不錯的紅酒為例,當地采購價格3美元/支,進口來中國需要繳納的關稅為0,消費稅11%,增值稅16%,合起來是3.81美元/支;如果是從歐洲等其他國家進口,關稅是14%,消費稅和增值稅在16%左右,成本最多加到4.5美元/支。“很多人覺得物流費用很高,其實歐洲過來一條貨柜,運費大約500歐元到1000歐元,分攤到12000瓶到18000瓶紅酒身上,不過幾毛錢而已。 ”曲先生表示,這些品質還不錯的進口紅酒運到國內,加上合理利潤,售價50元左右/支是很正常的。通常影響進口紅酒價格的因素很多,包括年份、工藝、釀酒師、釀造品種、在橡木桶里呆的時間長短等等,如果價格想做到更低,只有3個可能:一是商家不計成本促銷;二是灌裝甚至勾兌;三是酒本身的品質比較差。
從事葡萄酒生意的張晶(化名)告訴記者,進口紅酒價格確實可以做到十幾元,只是品質較差。她介紹,以歐洲餐酒為例,在歐洲的零售價僅為0.85-0.95歐元,運輸到國內,加上報關等各種費用,成本大概為1.25歐元,折合人民幣10塊錢左右。正常來講這樣的紅酒在國內能賣到三四十元,十幾塊錢就屬于賠本賺吆喝,所以不是沒有可能。從質量上看,進口葡萄酒需要經過當地的質量檢驗,相關證明可以說明其質量符合當地標準。另外,葡萄酒進口在報關時,每個批次都會被抽檢,因此質量不會有問題。不過,也不能排除灌裝酒、劣質酒的存在,通過勾兌確實可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