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葡萄酒主要產區遭遇“天災”。9日,葡萄酒主要產區美國加州森林大火蔓延,影響當地葡萄采收;無獨有偶,歐盟近期也發布統計數據,指出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等主要產區葡萄酒產量下降。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受上述“利空”影響,明年我國進口葡萄酒價格或出現波動。
天災致主要葡萄酒產區減產
自今年10月之后,全球范圍內主要葡萄酒產區的“利空”消息紛至沓來。
其中,美國當地時間10月8日(北京時間10月9日)加利福利亞州的一場“猝不及防”的森林大火,就對該州的葡萄酒產業帶來較大影響。
資料顯示,美國加州系當地葡萄酒的重要產地,全美越90%以上的葡萄酒由該州生產。據媒體報道,本次大火受災最為嚴重的納帕和索諾馬,上述兩地是高端葡萄酒的重要產區。
據南都記者了解,每年7月底至8月初為加州葡萄的首次采收時間,而這場大火又對當地后續的葡萄采收影響如何?南都記者查閱了納帕谷釀酒商協會(NVV)官方網站顯示,該協會稱,納帕75%的葡萄已經完成收割,“因此2017年份的葡萄酒不會因大火全部報廢”。
當加州葡萄產區在受烈火“煎熬”時,大洋彼岸的歐洲葡萄重要產區卻遇上“嚴寒”。據外媒報道,近期歐盟農業與農村發展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份葡萄酒產量將創下36年來新低。
就主要產區而言,意大利葡萄酒產量同比減少21%;法國葡萄酒產量同比減少18%;而產量排名第三和第四的西班牙及德國,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5%和12%;而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上述產區葡萄酒減產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今年上半年一系列極端天氣(包括冰雹、霜凍和干旱)影響。
名酒廠或借“利空”調整價格
美國加州大火及歐洲葡萄歉收,這系列“利空”也引起了國內部分葡萄酒從業和消費者的關注,今年進口葡萄酒價格是否因此出現波動?
“實際上,上述產區‘利空’對今年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目前國內市場消費的大部分葡萄酒為2016年(罐裝年份),對于經銷商現在主要目標為‘清庫存’。”葡萄酒品酒師及經銷商J先生向南都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葡萄酒從收成、釀造、灌裝至上市需要一段時間,以上市速度較快的普通白葡萄酒、VDF(法國葡萄酒)及歐盟餐酒等,平均需要半年左右才能面向消費者。換言之,上述受影響產區采用今年收成葡萄釀造的瓶裝酒,價格波動最快也可能在明年3至6月左右才會影響國內市場,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予以認同。
據智研咨詢整合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中國葡萄酒進口數量為3.52億升,同比增長13.1%。而就消費架構方面,瓶裝葡萄酒進口市場份額第一名為法國,其次為澳大利亞,另外智利、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國則為消費的“第三梯隊”。
朱丹蓬認為,部分品質較好或知名度高的酒廠有可能在明年借上述“利空”進行價格調整,對中國整個進口紅酒的價格體系帶來連鎖反應。而在價格波動下,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等主流進口葡萄酒的中高端品種或存在較高炒作空間。“而美國葡萄酒在國內消費基數太低,即使本次大火對其葡萄酒生產帶來中長期影響,但產品對中國葡萄酒價格消費及炒作空間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