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瀘州老窖有意收購詩仙太白的消息不斷,在業內熱議數日之后,瀘州老窖正式做出了聲明:媒體報道所涉及詩仙太白收購事宜,實為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四川發展酒業)與詩仙太白就相關合作事宜曾進行過意向性接觸。四川發展酒業的控股股東為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四川發展)。老窖集團僅為四川發展酒業的參股股東,持股比例為30%,無控制權。
數據顯示,2015年詩仙太白主營業務收入為1.6307億元,凈利潤為-2.3002億元,2016年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為2305.37萬元,凈利潤為-2505.96萬元;詩仙太白業績下滑的同時,有關債務訴訟不斷,目前,詩仙太白還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失信被執行人的“黑名單”上面;8月份,詩仙太白自身經營出現失誤, 導致資金鏈斷裂,除萬州工廠以外已基本處于停產狀態,詩仙太白目前已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有業內人士指出,詩仙太白的業績下滑和債務訴訟,導致資本方在收購時不得不考慮現實問題,而這無疑是其阻礙深入洽談的難題。
就在瀘州老窖與詩仙太白難以牽手的同時,業內傳出四川發展酒業與四川仙潭集團(簡稱:仙潭)的并購事宜已獲得了重大突破,雙方就合作問題達成了共識,但是具體細節未最終確定,預計雙方的正式合作將在10月份最終落地。
有業內人士表示,四川發展酒業看中仙潭除去其背后強大的資本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仙潭在行業內被譽為“隱形的醬酒大王”。公開資料顯示,仙潭年生產醬酒2萬多噸,常年庫存三年以上醬香型原酒3萬余噸,擁有8萬余噸的總庫存量。2010年,仙潭酒廠被中國食品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認定為“全國醬酒產量前三強”。在瀘州,除了瀘州老窖和郎酒,第三大白酒品牌就是仙潭。與詩仙太白的業績形成對比的是,時任瀘州市委書記劉國強在一次講話中提到,2010年仙潭完成銷售收入11.3億元(目前在四川省的酒類企業中,屬國有性質身份的企業僅剩仙潭一家);2013年仙潭實現了15億元的銷售額,利潤在1.2億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四川發展酒業依靠其政府背景在2016年與中國酒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定將在酒行業研究、酒企并購整合、投資管理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四川發展酒業其東家四川發展在選擇并購標的十分謹慎,其收購對象大都是數一數二的區域品牌,除去業績優勢,仙潭市場的品牌度也符合收購方的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四川發展酒業能與仙潭牽手成功,在濃香白酒的基礎上,其酒類業務將延伸到醬酒領域。
另據了解,四川發展酒業的控股東家四川發展成立于2009年1月,注冊資本暫為8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逾1300億元;被譽為四川省省級綜合性產業投融資平臺的“航母”,現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四川發展公司主要任務是,運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進行股權投資和資產經營管理,引領各類資金投向對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在白酒行業體現在:與瀘州市及老窖集團聯合組建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開展四川酒業板塊的并購整合,重振川酒的市場形象和市場地位,提升白酒產業對四川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