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江蘇綜藝4.615億收購枝江酒業71%控股權的新聞刷爆朋友圈。這不是個例,今年有關業外并購的新聞不少。
7月30日,名品世家(835961)發布公告稱,公司正推進與合作方西安寶德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德股份”)洽談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交易雙方尚未就相關事宜達成一致意見,該股權轉讓事項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關于名品世家的股權轉讓方面的公告信息已出現多次,此前,名品世家也與“海銀系”下的上海五牛投資有過接洽。
對于酒類行業而言,即便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今年業外資本“飲酒”的事件也不少見。今年為何酒業還會持續出現“資本熱”,這些資本熱的背后意味著什么,該如何實現資本最大的價值呢?
1、新一輪“資本熱”來襲
盡管突如其來疫情給酒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資本對酒業的關注熱度依舊不減。資本大鱷“海銀系”、“復興系”等紛紛瞄準酒類企業,紛紛“飲酒”。
5月27日,金徽酒發布公告顯示:亞特集團與豫園股份于5月27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將亞特集團持有29.99998%的股份以12.07元/股的價格轉讓給豫園股份,交易額達18.36億元。豫園股份將成為金徽酒的新控股股東,而豫園股份的背后是復星集團。金徽酒成為豫園旗下白酒“第一股”。
6月5日,ST巖石公告稱:受疫情影響,公司原擬收購章貢酒業和贛州長江實業各95%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將被終止。此舉意味著海銀系在白酒市場的擴張將另尋良機。
6月3日,名品世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與收購方上海五牛投資(海銀系)積極推進收購事項。
7月17日,寶德股份發布早間公告稱,公司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擬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名品世家不低于52.96%的股份,并爭取促成將名品世家100%股權轉讓給公司。這也意味著此前“海銀系”的收購計劃已告終結。
7月30日,名品世家發布公告稱,與寶德股份的股權轉讓事項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8月4日,江蘇綜藝集團收購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綜藝集團以現金方式斥資4.615億收購枝江酒業71%的控股權。
盡管酒行業每年都有業外資本的并購,但今年與過去仍有不同。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指出,業外資本并購白酒已褪去“野蠻”,海銀系和復星系的并購更加務實,也更為理性,對并購后的管理也更合理化,在選擇并購目標時也考察得更為細致。
縱觀中國酒業歷史,酒業的資本潮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年之前,第二個階段在2010~2016年。如今雖然沒有進入第三個時期,但隨著“資本熱”的逐漸升溫和業外資本的“務實”,第三個階段將逐漸成型。
北京卓鵬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卓鵬認為,這輪白酒資本熱,雖然酒業和宏觀環境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資本對白酒還是很關注,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茅臺的引領。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市,表現都很突出;二是白酒股表現異;钴S。除了茅臺,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股票相繼破百,酒鬼酒等股票持續“飆升”,帶動了整個白酒的股市熱,從而引起了資本的關注;三是醬酒熱。茅臺、茅臺醬香系列酒、郎酒、習酒、國臺、金沙等醬酒品牌高速發展,也引起了資本的關注。此外,除了產業方面,新零售企業也會引起的資本的關注,比如酒便利、名品世家等。
“資本一直在選擇各個可以投資的產業,它為的是追求回報率。白酒相對來說是一個高毛利、抗周期的產業,它受到資本的青睞很正常,”華策咨詢創始人李童表示,“以往業內并購和業外并購都存在,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業內并購基本上比較謹慎。”
和君咨詢酒水事業部合伙人李振江也提到,從2016年開始,無論是外界資本還是業內資本都持續不斷地進入酒水行業,在試探和戰略性地來完成布局。白酒產業毛利空間高,產業規模大,整體競爭相對又不是那么激烈,盡管這幾年品牌集中度在日益提高,但是,區域性龍頭企業和區域性品牌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所以,這給了資本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口,大家看到了5個億以上的區域性白酒品牌,甚至是20億左右的龍頭品牌的并購整合機會,就像今年豫園股份收購金徽,正是看中了金徽的發展潛力。
2、“資本”能買到一切?
對于酒業并購來說,資本并不能買到一切。
細數一下,資本進駐后經營得到明顯改善的企業并不多,資本進駐后,企業業績得到明顯改善的占少數,大多數業績平淡,即使外資企業收購白酒也是如此,在現實中,更有不少被并購企業被二次轉賣,如山東孔府家、孔府宴、安徽沙河酒業等。
從全球來看,并購都是一項風險極高的商業活動,成功的并購和并購的成功完全是兩碼事。當企業完成前期必要性論證、進行完一輪輪談判、走完一道道手續,雙方領導人簽字握手的時候,至此,這算一次“成功的并購”,但要想達到“并購的成功”,這僅是開始而已。
首先,有錢不代表有人。即便有錢,行情也好,但并購的企業經營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造成這種不確定性的原因在于——經營團隊。優秀的管理團隊是貫徹良治、實現優秀業績、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為資方提供長期可持續回報的核心資源,也是一個酒廠品牌價值的核心資源。離開這個核心資源,無論這個公司的品牌、產品是否更換,歷史上該酒廠的品牌價值和核心資源都已不復存在。
比如某企業,在多方資本進入后,發展態勢較好。但由于資本的進駐,也導致了內部的矛盾和博弈。先是原本的總經理辭職,而后是董事長意欲退出另謀他業。在團隊逐漸解散的同時,公司業績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李童認為,從資本的角度來講,基本上分為業外資本和業內資本,業內資本本身對酒業很了解,它是善于經營的。往往業外資本在資金上是優勢,但在經營上是弱勢。它們普遍對酒業不了解,但是又要參與經營,這就導致了問題的發生。
華糖云商高級產業研究員高永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表示,優秀團隊的形成其實也需要時間,F實中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并購企業的經營團隊一換再換。如果資方總是想著聘請一個力挽狂瀾的經理人,這樣的團隊建設也無建設的可能性。所以,資本可以買到很多資源,甚至是品牌這樣的稀缺資源,但團隊這樣的核心資源卻無法批量購買。
其次,有行情不代表就有市場,戰略很重要。“酒業既不怕有錢的也不怕有權的,要按照酒業的規律來做,不能盲目擴張”,田卓鵬認為,并購企業不能盲目全國化,區域品牌要區域化,省級品牌要省級化,全國品牌要全國化。同時,要有長期持有的戰略打算。“我更看好產融結合,放長線來投資。尤其是大型跨界集團,要做長線,可持續地做好企業。比如天士力集團投資國臺就是并購典范,他們累計斥資50億元、歷經20年精心打造的政府授牌、行業認可、社會公認的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隨著國臺的不斷壯大,到如今,國臺也即將上市了。”
在高永看來,白酒行業競爭的復雜性及資源性投入,都決定了一個酒企的發展必定是持久戰。在這場戰役中,如果資本方認識不到團隊建設的重要性,無法和經營層建立良好的信任,企業發展就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使在酒業最好的時代,資本也無法享受行業發展的紅利。
3、讓資本更“值錢”
任何資本不會為了投資而投資,最終目的是增值、賺錢。酒類行業之所以受到資本關注,主要還是因為其“增值”性。
讓資本更“值錢”,首先要找到優質企業。在田卓鵬看來,資本可以關注酒業的四個方面。
第一,關注省級龍頭企業。在酒業集中化趨勢背景下,省級龍頭企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前三名,他們的體量、規模市場都有很大優勢,如果資本加持,實現上市,將會有利于資本的增長。
第二,熱門品類。比如醬酒品類,這幾年很火,尤其是茅臺鎮的優質醬酒企業,是適合長期投資的。因為醬酒具有不可逆性,品質高,價位也相對較高,因此盈利也十分可觀,貴州的核心產區都是投資熱門。
第三,連鎖新零售。因為連鎖新零售都主要采取線上線下的發展模式,更容易與資本結合。實際上,新零售是現在酒業的一個風口,因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新零售程度還不夠發達。
第四,關注光瓶酒,尤其是名酒光瓶酒。他們有金字招牌,模式好,酒質好,未來光瓶酒品類市場也將不斷擴容。
此外,資本也可以關注一些潛力品種,比如黃酒,黃酒的股票都是潛力股。長遠來說要關注有潛力和具有爆發性的品類。
其次,資本注入后,實現有效融合。
“不管怎么說,酒業依然是資本值得去選擇的一個產業,但是資本方要完成自己的定位,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李童說道。
對于收購之后的工作,李振江表示雙方要做“投后管理”的工作,這對于之后雙方是否能夠融合,占到了70%的作用。“對于酒業收購,資金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文化和組織力的作用,比錢更重要。”他說道。對于雙方之間的融合,李振江認為有四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的業務如何做融合和升級;二是雙方之間本身擁有不同的資源,它們要想辦法做資源上的嫁接,實現有效整合;三是文化方面協同,收購方和被收購方屬于兩家不同的公司,彼此要做到價值觀的一致,再進行組織機制和文化流程的建立;四是組織上的融合。并購方一般會派人員進入被并購方,他們代表了收購方的意志和屬性,往往此時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也是酒業出現那些失敗案例的主要原因,所以有兩個帶頭人值得資本方注意,一個是業務帶頭人,另一個是組織融合的帶頭人,這兩個人進入收購方后,將會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