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需要,最近參加了一些金融投資方面的會議和論壇。在一個非公開的私募沙龍上,一個圈內比較知名卻又非常低調的大佬令人印象深刻。不像別的嘉賓在臺上大談K線走勢和成交量,或一些奇奇怪怪的波浪理論,他的發言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他說,“投資,其實就是投邏輯,但真的不是你懂了就能成功”。這句話引起我極大興趣,于是與他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對于當前股市,他依舊堅定并長期看好白酒股,而對于當前的白酒行業,他也有深入且獨特的觀點。當聊到白酒經銷商如何選品這個話題時,他打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經銷商選品就好比投資者選股,選擇永遠大于努力。選擇白馬股,業績雖好但體量大門檻高;如果選到垃圾股,套牢割肉則是必然結果;只有挖掘到黑馬股才能獲取更大收益。”
他用幾組詞匯高度概括了投資者選股,或者說是經銷商選品的幾個原則,不禁令我這個在酒行業從業多年的媒體人大呼過癮,于是筆錄下來以供經銷商參考。
1,看趨勢,選風口,吃市場紅利。選擇大于努力,順勢而為才能借勢而起。投資者選股要看國家大的方針政策和社會大的發展趨勢,而白酒經銷商選品也要看趨勢、選風口。
如今的“醬香熱”正是近二十年以來白酒行業最大的風口,雖然這并不意味著醬酒的品質要比濃香、清香白酒更好,但“醬香熱”是一個市場趨勢。中國白酒市場整體趨于飽和,醬酒份額的增長必然要蠶食其他香型白酒的份額,醬酒是增量市場,其他香型是存量或者縮量市場,哪個機會更大,不言而喻。選擇醬酒品牌,可以吃到更大的市場紅利。
2,低估值,高增長,吃品牌紅利。不過他也坦言,醬酒雖然站在風口上,但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出現了泡沫,品牌亂,品質雜,價格高的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就像股票一樣,在市場炒作之下,很多概念股票的市盈率都嚴重高估,說不定哪天就會暴雷;而藍籌股和白馬股因為體量大、過于成熟而年化增長率并不高。因此選擇那些低估值、高增長的股票就顯得至關重要,白酒經銷商選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低估值”并非“低價值”。一些價值巨大但還未被市場充分發現的品牌,他提到了貴州安酒。
目前來看,貴州安酒可以算作是一個被低估的品牌。貴州安酒歷史發展脈絡清晰,品牌文化傳承有序。作為“貴州兩大歷史名酒”,擁有豐富的品牌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快速增長的生產規模。在產區化概念越來越清晰的格局下,地處赤水河醬酒核心產區的貴州安酒發展速度也令人震撼:從半隱身到躋身醬香白酒高端品牌前列,貴州安酒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前不久與習酒一起擎起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大旗之后,貴州安酒更是被行業認為已經具備了成為頂流醬香白酒品牌的潛力。
事實上,貴州安酒的嶄露頭角絕對不是偶然。據公開報道,早在十多年以前,貴州安酒便在赤水河谷默默布局醬酒板塊,在釀造上 “工藝不惜其繁”,在貯藏上 “老熟不惜其時”,在成本上“貯藏不惜其損”,以時間換品質,以品質塑品牌,以品牌贏市場,最終得以迅速在醬香風口上脫穎而出。這位投資大佬指出,這正是黑馬股的特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樣的品牌越早拿到,進入的門檻就越低,就越能吃到更多的品牌紅利。
3,看能力,選團隊,吃管理紅利。選基金要看基金經理,選股票要看企業的管理團隊。對于白酒經銷商來說,有了風口,有了品牌,還要看管理團隊的能力和價值觀。選擇白酒品牌,歸根結底選的是人,是團隊。
白酒行業的“醬香熱”導致了“資本熱”,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氣勢洶洶一擁而入,令白酒這個本來需要沉淀的行業變得躁動起來。然而那些沒有靜下心來做產品、沉下心來做市場、一味蹭熱度刷存在感的“網紅”產品,注定只能曇花一現。
這位大佬曾經在貴州安酒做過調研。在他看來,安酒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團隊,有清晰的戰略,有明確打法,既有開拓市場的闖勁兒,又有靜下心來搞研發的“悶勁兒”,尤其是團隊所奉行的“長期主義”,與醬香白酒這個極其需要“時間淬煉”的行業高度契合。畢竟做產品需要長期主義,做市場需要長期主義,做品牌更需要長期主義。
白酒經銷商最怕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團隊合作。
4,長期持有,吃時間紅利。舉個例子,某酒業的股票在前期低點28元左右的價位到現在的230元,增長超過700%,但真正吃掉全部利潤的投資者有多少?有多少投資者在收益不到50%的時候就下車了?還拿貴州安酒舉例子,如果經銷商現在入手代理貴州安酒,是一個好時機,但如果不能堅持長期持有,也未必能夠利益最大化。
知名投資人、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一書中寫到,“在長期主義之路上,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做時間的朋友。”,這句話不但被很多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也應該成為白酒經銷商座右銘。白酒品牌的成長離不開經銷商的長期支持,而經銷商也一定會在品牌成長的過程中受益。茅臺的經銷商如此,五糧液的經銷商也是如此,幾乎所有大品牌的經銷商,都是長期主義的受益者。
最后再次強調,投資并不是一件難事,經銷商選擇白酒品牌也不難,但真的不是你懂了就能成功,這需要看到本質,更需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