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秋國慶”雙節假期僅剩一周時間,市場上白酒動銷也十分明顯,但縱觀整個酒行業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高端名酒企業捷報頻傳,而中小酒企則生存困難,整個白酒市場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另外,在國家加碼環境治理的背景下,大量小型造紙廠及酒瓶廠關停,導致酒箱和酒盒等物料價格高漲,而從事中低端白酒的企業已經從原來的微利變成負毛利,它們的未來發展十分堪憂。
山東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環保風暴倒逼酒企轉型升級,沒有高端產品的酒企面臨被并購和倒閉的可能。
名酒企量價齊升
記者通過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上半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825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8億元,同比增長17%。除了皇臺酒業、金種子酒和青青稞酒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外,其他酒企都實現了營收的同比增長。
通過上市公司中報數據可以看出,以高端酒為主的水井坊上半年實現了營收70.62%的好成績,而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同樣取得不錯的業績,這也充分說明高端白酒正在回暖,而品牌集中度也越來越明顯。
在白酒營銷專家們看來,上半年名酒企的銷售份額在增加,除了品牌影響力外,這些名酒企的營銷體系已經滲透至農村市場。
“茅臺、瀘州老窖、洋河在臨沂開訂貨會,都把鄉鎮企業的大戶請去,每次訂貨會都會開訂貨會。”一位從事白酒行業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些名酒廠營銷滲透至鄉鎮市場,對區域酒企的擠壓非常大,它們銷量大增的背后則是大量的小酒企銷量萎縮。
據記者了解,53度飛天茅臺市場供應緊俏,為了抑制價格上漲,茅臺在中秋國慶雙節前供貨達到5600萬噸。除了茅臺如此緊俏外,茅臺旗下產品醬酒銷量也十分喜人。
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茅臺醬香酒公司提前100天完成銷售額43億元全年任務,銷售額達43.06億元,同比增長226%;完成銷量20350噸,同比增長153%,任務完成率78%。其中,茅臺王子酒完成銷售7375噸,實現銷售額15.56億元。
同樣,五糧液市場價格也接近千元,多地出現斷貨情況。另外,為了穩定市場價格體系,五糧液對違規經銷商也在進行清理中。
基于市場銷售渠道的表現,資本市場中的白酒股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數公司股價年內走勢超過60%以上,部分酒企漲幅漲幅超過100%。
酒箱價格與淡季相比增長50%
一邊是高端酒企在擺慶功宴,一邊則是小酒企在拼命掙扎。在整個白酒的銷量增長并不大的情況下,高端白酒的量價齊升則是擠壓了其他酒企的市場空間。
另外,目前,國家對環保整頓的力度越來越大,環保不達標的小造紙廠關停倒閉,而這對于白酒企業來說,無形中也增加了它們的物料成本。
肖竹青對記者表示,白酒紙箱的價格與淡季相比增長了10%,而酒瓶內包裝的價格同比增長了30%。而這種成本的上漲未來會成為一種常態,因此,對于以前從事中低端白酒的企業來說,它們從原來的微利變成負毛利,如果這些酒企不轉型,未來遲早被淘汰。
肖竹青表示,目前市場競爭十分慘烈,溫和酒業的銷售團隊都是組團出去,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銷售人員經常發生肢體上的沖突,因此目前都不單打獨斗而是組團行動。
彼時,國內飲料行業及啤酒行業經常發生營銷人員“動武”的情況,如今,在白酒行業中已經上演,這足以看出白酒行業競爭的殘酷。
事實上,以前,一線名酒在大城市銷售,三、四線酒企在小城市農村市場銷售,競爭不明顯,如今,一線名酒企業已經將營銷隊伍伸入到農村市場,這對于品牌影響力差及市場份額小的酒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肖竹青看來,白酒行業未來也會向啤酒行業一樣被幾家企業壟斷,而區域酒企及小酒廠成為被并購的對象。“目前有3家小酒廠來找溫和酒業談并購的事情,它們目前生存困難。”
而據記者了解,山東溫和酒業的產品多數在200元以下的產品,公司抓住市場機遇,推出278元的溫和王1940酒,在推出市場一周時間內就完成了50萬元的銷售額。“在消費者升級的背景下,高品質的白酒收到消費者的歡迎,而只有消費者用現金去買你的產品,用鈔票去投票,企業才能更好的活下去。”肖竹青對記者表示,明年將會有大量的小酒廠倒閉或被并購,而傳統的經銷商在以阿里等新零售模式下也將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