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啤酒曾被認為是嚴重侵蝕我國啤酒市場份額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近日記者發現進口啤酒的市場增速卻在放緩。
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8月我國進口啤酒數量為8.4萬千升,同比增長24.9%,金額為5.56億元,同比增長26.9%,乍一看進口啤酒仍保持高速增長,但仔細對比發現,8月進口啤酒數據與去年同期數量75.9%的增速和金額58.8%的增速相距甚遠。此外,今年7月進口啤酒數量甚至出現12.9%的負增長,更是史無前例。
記者進一步整理數據發現,2014年上半年進口啤酒數量增速為111.5%,金額增速為95.9%,2015年上半年進口啤酒數量增速為64.9%,金額增速為40.4%,2016年上半年進口啤酒數量增速40%、金額增速42%,增速呈逐年下滑態勢。
而2008年以來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進口啤酒2.81萬噸,總金額3712萬美元(約為2.48億元),到2015年,我國進口啤酒53.83萬噸,總金額5.75億美元(約為38.34億元);進口數量以及金額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2.45%和47.92%。可見相比于前些年進口啤酒近兩年雖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明顯放緩。
業內人士分析,進口啤酒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一線市場發展迅猛,滿足了白領等階層追求新鮮感的需求,而社交電商等渠道的飛速發展,更使得進口啤酒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宣傳,促使其市場份額不斷提高,據海通證券最新數據顯示,當前進口啤酒銷量在中國整個啤酒市場的銷量的比例接近1.5%。
同時,進口啤酒與國產啤酒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的特點。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進口啤酒與國產啤酒發展的方向、定位不同,第一,國產啤酒度數低、口味淡、容量小,越來越向水以及飲料的方向發展,而進口啤酒顏色深,度數高,口味重;第二,進口啤酒多為麥芽酒和白加黑酒,而這卻是國產啤酒發展的短板;第三,進口啤酒布局中高端,品種口味多,而國產啤酒布局中低端,品種口味單一,大單品多。
那既然國產啤酒與進口啤酒發展定位不同,同時定位中高端的進口啤酒更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為什么進口啤酒近兩年會呈現出增速放緩的態勢呢?
對此,方剛認為,目前進口啤酒在我國啤酒市場的市場份額已超過1%,基數較大,增速小于之前也是發展必然;其次,正因為進口啤酒只布局中高端市場,在低端市場沒有發展,這也限制了其長遠發展;再次,進口啤酒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消費者嘗鮮欲望推動其發展迅猛,而當前大部分消費者對進口啤酒嘗鮮的欲望已淡化,消費者進入了理性消費的時期,這就使得進口啤酒雖然繼續受消費者青睞,但速度放緩。
此外,進口啤酒價格不斷降低從而對經銷商的吸引下降也是導致進口啤酒銷量放緩的原因之一。海通證券最新報告顯示,啤酒經銷商對于進口啤酒較為偏愛,主要是進口啤酒利潤空間較大。但從整體市場來看,進口啤酒經銷商雖然單瓶利潤空間較大,但是銷量較國產啤酒小很多。且由于保質期短、運輸距離長等原因,進口啤酒對于存貨的周轉速度要求較高,相應資金的占用周期較長。隨著進口啤酒單價不斷下降,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或將進一步受到擠壓,經銷商銷售進口啤酒的意愿下降。
除此之外,雖然國產長期以來布局中低端,但目前許多國產啤酒廠商正在加速轉型升級。財報顯示,青島啤酒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重慶啤酒旗下的樂堡品牌和重慶品牌在產品高檔化策略的主導下同比去年有所增加。這對進口啤酒品牌造成的一定的壓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與進口啤酒近兩年增速放緩相對應的是進口葡萄酒近兩年增速的提高。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為負增長13.8%,金額為負增長21.2%,而2015年同期進口葡萄酒數量增速達到42.6%,金額增速達到20.4%,2016年上半年隨數量增速下滑,但金額增速仍有所增長,實現25.2%。
對此,方剛認為,進口啤酒面臨一些進口葡萄酒所不具有的困難,使得進口啤酒行業發展受限。具體而言,進口啤酒存在保質期較短的問題,再次,啤酒的價格段較窄,即使進口啤酒布局中高端,但與國產啤酒仍有較大交集,綜合因素致使進口啤酒相對于進口葡萄酒發展放緩。
而對于進口啤酒未來的發展趨勢,方剛認為,由于國產啤酒既有運輸距離短,口味新鮮的優勢,同時又在高端化產品方面不斷跟進,未來進口啤酒發展將遇到瓶頸,3%-5%的市場份額可能是進口啤酒發展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