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貴州省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針對以白酒、煙草等為代表的工業消費品的品類、品質及品牌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方案提出,到2020年,貴州省消費品工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消費品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市場環境不斷優化,以“五張名片”為重點的特色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0%以上,基本形成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品牌強大的消費品供給體系。
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微信:huaxiajiubao)注意到,作為貴州“五張名片”之一的白酒在方案中被多次提及。方案對于貴州白酒在品類、品質及品牌的構建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議?未來又將如何為黔酒產業“三品”建設保駕護航?
品類:茅臺百億單品+區域梯度精品,打造“一品多元”醬香品種群
在產品品類方面,方案明確指出要把豐富產品品類,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作為主要任務。支持企業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在產品開發、外觀設計、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創新,細化和豐富消費品種類,積極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適應和引領消費升級趨勢,提高供給能力。
方案指出,白酒產業要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積極適應“名牌定位”與“民眾需求”,既做“名酒”,也做“民酒”,精細化開發品種,在個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務、產品融合、用戶體驗、市場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同時方案表示將支持茅臺打造百億級超大單品,推動習酒、金沙、國臺等分梯度打造精品,力爭打造1個50億級精品,3-5個10億級梯度產品,形成“一品多元”的貴州醬香品種群。
品質:健全標準、強化溯源 五大舉措把關黔酒研、產、銷各環節
在產品品質方面,方案提出要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市場信譽度。加快推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創新意識和傳統產業長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結合,以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為主要抓手,推動一般消費品制造向精品制造轉變,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并從產品標準、質量管理、質檢能力、溯源體系建設及優質原料供應五方面給出了指導意見。
在產品標準方面,支持消費品工業企業積極參照國際國內先進行業標準組織生產,加快推動省內產品標準與國際國內中高端產品標準相接軌。健全完善貴州白酒特別是醬香型白酒產品標準體系和配套執行措施。鼓勵重點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依托自身產品技術工藝,研究制定領先于行業的產品標準,不斷提升貴州工業消費品標準主導權和話語權。
在產品質量精細化管理方面,深入推進“質量興省”活動,引導和支持企業深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應用,采用更先進制造技術和工藝技術,樹立和打造標質量桿車間和標桿企業,從原料、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方面提升產品質量管控能力水平。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機制,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檢測控制能力。
在產品質量檢測能力方面,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采用在線質量檢測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等。建設一批重點消費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在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方面,結合追溯體系建設實際需要,鼓勵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白酒等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提高產品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引導企業參與誠信評價活動,建立誠信制度,嚴格行業自律。支持行業中介組織發布自律規范或公約,開展質量信譽承諾活動。
在優質原料供應保障方面,培育規范化、規;彤a業化的原料基地,在源頭上把控食品、藥品、白酒等原料質量,提高產品質量保障能力。
品牌:打造赤水河流域核心集群,鞏固醬酒主產區地位
此次方案將樹立產品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列為品牌建設的主要任務,并指出應當充分發揮貴州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產業優勢,突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加強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和品牌評價方法研究,構建品牌培育機制,不斷提升貴州消費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方案針對白酒產業提出要打造貴州白酒的整體品牌。要求創新開展白酒品牌宣傳推介,突出貴州白酒整體品牌,重點打造以赤水河流域白酒產業帶為核心的白酒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鞏固提升全國優質醬香酒主產區地位。同時支持茅臺集團優化整體戰略布局,推進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培植和打造習酒、金沙、國臺、董酒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品牌。加強品牌梯度培育,推動貴州白酒由“產品型”向“品牌型”轉化。
保障:資金支持、保障融資、規范市場 七項措施護航“三品”建設
為了保障貴州工業消費品在品類、品質及品牌方面調整的順利推進,方案同時提出七項保障措施,從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對白酒等消費品的“三品”建設提供支持。
一是加大財政支持。發揮好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消費品工業供給側改革的支持力度。聚焦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方向,財政專項資金及基金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新材料和新產品研發、生產線改造等項目。
二是強化融資保障。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對面臨暫時流動資金困難但長期盈利能力強、技術先進的企業不降低現有授信額度。完善微型企業貸款損失風險補償機制,建立健全以獎代補、增量獎勵等多元化補償方式。推動符合條件的消費品企業上市,對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給予100至1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在“新三板”上市融資的企業,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三是強化市場拓展。鼓勵和支持白酒等消費品企業利用酒博會、糖酒會等全國性展會平臺拓展省外和海外市場。支持其通過大數據、“互聯網+”平臺開展電商營銷,每個消費品行業重點培育3-5家品牌流通電商平臺。
四是維護市場秩序。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及目錄和不合理收費。加大“假、冒、偽、劣”消費品的查處力度,整頓市場秩序,重點打擊跨省侵犯名優消費品知識產權行為。建立企業黑名單、懲罰性巨額賠償等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消費品的品質信任度和品牌認可度。
五是強化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消費品企業與科研院所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平臺,對企業設立的技術部門,被新認定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的,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補助;新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補助;新認定為高新技術的企業,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
六是加強示范推廣。加大消費品工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推廣和供給,通過典型示范,引導企業加大轉型升級工作力度,提升消費品供給質量及效率。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加強對消費品質量提升、品牌發展、技術進步、模式創新等正面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提振消費者信心。
七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消費品行業企業家隊伍建設,鼓勵企業以外包等形式,委托學;驅I機構進行企業員工在職培訓。切實做好消費品行業技術人員培養工作和資格評聘工作,不斷擴大獲得技術職稱人員隊伍。做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抓好專業崗位和從業人員上崗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提高產業隊伍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