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多白酒產品價格紛紛進行了上調。6月15日,釣魚臺·琺瑯彩發布提價通知;6月5日,西安國花瓷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發布通知,7月1日起上調國花瓷西鳳酒開票價格;此前不久,江蘇今世緣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為進一步提高國緣品牌產品競爭力,打好開系提升戰,決定于2021年6月1日起,統一上調國緣品牌部分產品出廠開票價……
在白酒的傳統銷售淡季,眾多白酒產品紛紛提價,其邏輯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支撐要素?
漲價潮來襲,多家企業相繼提價
5月31日,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通知,自6月1日起紅西風的價格上調至1499元,此外將對全線產品的價格體系進行重新核定。
西鳳酒并不是唯一一個近期調整價格的品牌,5月17日起,貴州醇醬香5年產品漲價15%,市場指導價提高到799元/瓶。5月26日起,瀘州老窖百年酒將終端結算價上調25元/瓶。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下發通知,50度500ml酒鬼酒于5月20日起停止供貨;52度500ml內參酒自5月14日起停止供貨。
酒企的種種漲價行為已經反映到行業大數據當中。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6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白酒商品批發價格定基指數為107.09,上漲7.09%。其中,名酒價格指數108.92,上漲8.92%;地方酒價格指數為104.36,上漲4.36%;基酒價格指數為 106.82,上漲6.82%。
除了上述品牌外,許多區域知名白酒紛紛對價格進行調整,涉及終端零售價、團購價、供貨價等;涉及到的產品檔次也從高端產品,到中端產品甚至是低端光瓶酒。一時間,漲價似乎成為一股潮流,席卷整個白酒行業。
那么,此次各大白酒企業為何提價?又為何都選擇這一時間段提價呢?
從成本到品牌,白酒漲價的關鍵原來在這
從業內角度分析,此輪名酒甚至是區域白酒品牌紛紛上調產品價格,除了市場布局之外,還離不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現實原因,原材料漲價,人工、科研投入的成本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在消費升級、品質升級的時期,漲價似乎已成為企業增加市場信心、維系品牌形象與地位、穩固產品話語權的一種方式。當然,最終還是需要看市場的反饋,看消費者是否為價格買單。
2021是特殊的一年,受去年疫情的影響,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以鋼鐵、煤炭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呈現整體上漲態勢。與酒類相關的玉米、高粱、玻璃、紙張、鋁等產品也上漲明顯。因此,有行業人士認為,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上升的情況下,為保障產業整體利潤,各大白酒企業本次提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產品單價上漲意味著企業營收增長和利潤的改善,屬于戰術性漲價。
此外,在白酒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此輪名酒漲價是我國酒類消費升級背景下酒類品牌分化的表現。名酒擁有品牌價值的領先優勢,之所以不斷拉高自己產品的價格,還是想在存量市場下通過價格升級來擠壓非名酒的消費市場,以獲得企業銷量與利潤的增長。而消費淡季出貨量較小、渠道管控成本較低,此時停貨能夠穩定前期漲價帶來的價格剛性,為下一輪價格升級造勢。
還有許多品牌則是通過產品提價實現產品價格帶的“占位”。在當下淡季時提價,為旺季銷售及渠道庫存預留出市場空間。這也是各大企業為何相繼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提價的原因。“稀缺”價值是名酒的共性,需要提前為白酒旺季做準備。
2021年,中國酒類市場名酒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強分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酒企生存空間正在受到擠壓。此次眾多中高端白酒的新一輪提價,也體現了中國酒業正在加速進入品質化時代。(原標題:多家酒企產品價格上調,漲價緣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