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啤酒企業的高端產品出現斷貨現象。此外,借助即將舉行的2018俄羅斯世界杯的前期熱度,各大啤酒企業都在加大營銷宣傳力度,發力中高端。
從某種程度來說,啤酒行業從原來的“跑馬圈地”逐漸進入成熟期,行業呈現復蘇態勢。
1、世界杯開賽在即,啤酒行業開始躁動
隨著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臨近,全球最大的足球“盛宴”即將開啟,世界杯不僅讓球迷們翹首以盼,啤酒行業也開始躁動起來。
5月中旬啤酒銷售已經進入旺季,再加上世界杯即將舉辦,啤酒銷量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據天貓數據顯示,僅5月17日1天就有5萬人買走了130萬瓶啤酒,有不少消費者更是一次性買5箱~10箱以上,啤酒搜索量月同比增長近100%。
從企業銷售數據上來看,青島啤酒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凈利潤6.7億元,同比增長15.2%,營收利潤穩健增長,利潤增幅達到兩位數。
增幅較為明顯的還有重慶啤酒,一季度,重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7%;實現凈利潤7,556.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95%,利潤增幅超過營收增幅5倍。
珠江啤酒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同比增長7.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85.67萬元,同比增長47.21%。此外,燕京啤酒也在一季度實現了32.8億元的營收業績,同比增長3.35%。
啤酒的火熱不僅僅集中在銷量上,在二級市場上,啤酒概念股也受到資金的青睞,相關概念股持續大漲。
5月7日,A股啤酒板塊迎來了少見的“集體躁動”,在板塊整體漲幅超5%的同時,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個股漲幅甚至達到6~9%,成為當日股市熱議的焦點話題。
一系列的數據都顯示出各啤酒企業對于世界杯這一體育盛事的極高關注度。啤酒行業借助世界杯沖擊銷量,并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像喜力聯合各方舉辦F1上海嘉年華,將不同的元素完美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未來,啤酒行業或許會更多地進行具有主題特色的跨界營銷,以擴大在市場中的影響,這對于啤酒行業在2018年表現出來的復蘇態勢也具有建設性意義。
2、盈利有望進一步提升
前幾年,整個啤酒行業都處在一種完全競爭的模式下,大量的小啤酒廠商在價格戰的攻勢下紛紛倒閉關門。數據顯示,前5大中國啤酒廠商的市場占有率十年間提升了60%,啤酒行業也開始進入“剩者為王”的時代,各大啤酒廠商也從之前的增量競爭變為了存量競爭,從原本的規模效益向價值消費轉變。
在生產方面,各大啤酒廠商開始停止產能的擴張,通過大量關廠的措施來減少成本的支出。2017年3月,珠江啤酒宣布關閉生產普通低端瓶裝啤酒的汕頭工廠;嘉士伯2017全年關閉處理了在中國市場的17家工廠;燕京啤酒2017年也先后關閉數家工廠;華潤啤酒在2015~2017三年陸續關停了13家工廠。2018年,各大啤酒廠商的關店速度有可能再度加快,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改善。
在產品價格方面,各大啤酒廠商進入密集的漲價模式,以此來應對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壓力。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如果未來啤酒廠商繼續提升價格或成本增速放緩,毛利率提升將帶動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穩步增強。現在啤酒企業凈利潤普遍較低,經過調整發展后,2018年,各啤酒企業的凈利潤增速提升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