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白酒市場“十四五”規劃開端年,中國白酒行業進入“品質、品類、品牌”升級三期疊加期,洞察2021年中國白酒發展狀況變化,將對未來中國5年白酒增長意義深遠。在歷經疫情考驗后,白酒板塊的大韌性并未減弱,競爭的大格局也沒有改變。行業整體在產品優化、品牌建設、扶商助銷中獲得一定成效,但龍頭白酒明顯更具競爭優勢,F階段,白酒行業與企業摩拳擦掌,努力調至最佳狀態,不斷穩固2021年各自發展的“壓艙石”。
市場發展中的“變與不變”
白酒的變: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電商的崛起,加上2020年疫情改變了消費者購物場景,為名酒深度全國化和省酒深度全省化戰略提供技術支撐,對2021年擴張將成為名酒和省酒共同戰略。省酒企業河南仰韶、江蘇今世緣全省化擴張戰略明顯提速,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紛紛將視野投放到國際市場,并做出相應的市場布局。根據貴州茅臺2020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其國際市場營收超過20億元,未來必然伴隨中國經濟的強大,會實現更高的國外市場營收增長。名酒、省酒企業在2021年將加速擴張。
白酒的不變:對于中國酒業而言,能夠洞察中國酒業的“不變”,增加戰略定力,遠遠比觀察所謂的“新現象”更值得褒獎。專業人士認為,從長期看,2021年中國酒業供給端三大戰略不會改變:一是頭部名酒慢增長不變:中國老八大名酒等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名酒,是因為在品質、品牌、技術和管理上都是超越同行業的,在戰略上都是穿越周期,戰略堅定的,所以頭部名酒長期增長的趨勢不會變。這不僅在于疫情加速了中國白酒向頭部名酒化集中,頭部名酒品質升級、價格升級打開了中國白酒市場行業發展新邊界;還在于頭部名酒向高質量增長轉變方向沒變,頭部名酒陣營分化趨勢不會變。
二是結構性慢增長不變:2021年中國白酒創新增長的紅利是結構增長,無論是名酒、省酒還是區域酒企。最近幾年,業績取得飛速發展酒企的增長實質上都來源于企業高端酒的高速增長,如板城酒業龍印、仰韶天時、瀘州老窖1573等;2021年行業增長的產品在于高結構的優質濃香酒。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另一方面53°飛天茅臺價格上行,給次高端白酒增長打開了價格發展空間的天花板。加上各大酒業做高結構的超強動力,中國白酒2021年結構增長的慢變量不會停止,只會強化。
三是醬酒增長大趨勢不變:醬酒延續快速崛起,全國醬酒消費潮流已經形成。表現為高増速、高結構、高利潤“三高”特點,資本仍將進入醬酒市場。醬酒市場開始由醬香品類熱轉向醬酒品牌熱,實現梯次增長。第一梯隊茅臺、茅臺醬香酒、習酒,將繼續高歌猛進;第二梯隊郎酒、金沙、國臺、釣魚臺、金沙將會全國攻城略地,有序增長;第三梯隊茅臺醇、茅臺技開、人民小酒、夜郎古等主要醬酒品牌蓄力式增長。
從品質共識到“集體行動”
“十四五”期間,中國酒業要把工藝優化和酒體設計作為重點,提升酒體的滿足感、舒適感,打造新的產品體系,再創產品品質新高度,提升產品附加值,使新品更具個性、差異、特色,不斷滿足消費者新需求。2021年會有更多企業實踐品質創新、味覺革命,這將會深刻改變中國白酒行業發展方向和格局。
業內人士認為,在白酒的“高大上”方面,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勁牌、牛欄山等百億企業陣容強大,下一個百億企業大概率會出現在醬酒領域。同時,白酒的“小而美”方面也將與其并存:如酒鬼內參酒以“品內參,知大事”和機制創新連續倍增;李渡以沉浸式體驗打造了白酒酒莊典范;高風味、個性化酒體是省級龍頭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本:毛鋪的復合香、紅星高照和紅星1949的“前清后醬”也是如此。“低酒度、高舒適”的產品,更容易獲取城市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青睞,比如北京紅星、廣東九江雙蒸的“精米40”。市場城市化、群體年輕化、酒體舒適化,是中國白酒關注未來的方向和重點,也是名優白酒的責任和使命。在這方面,濃香型“濃而不釅、低而不淡”有天然的優勢,米香型“圓潤回甘”也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味覺革命將成為2021年中國酒業的超級推廣IP。第八代五糧液、夢6+等企業紛紛推出的升級新品,均在味覺革命上做出重大突破,市場反應甚佳。早年洋河從香轉向味是味覺革命,成為中國行業第三。實現品質創新、味覺革命,要么開創新品類,這點名酒企業正在嘗試:例如洋河開創了中國綿柔型白酒;二是品質改造+體驗模式。而品質改造升級,需要建立“四大護城河”:做好專有風格、專有口感、專有體驗、專有表達。在產能過剩和好品質稀缺并存行業態勢下,做好酒成為名酒和省級酒企的集體行動:這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和省酒今世緣、仰韶等企業紛紛擴優質產能均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好品質的需求,2021年會有更多企業加速品質戰略。
滿足體系消費創新市場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酒行業是為數不多的逆勢增長的實體經濟。以貴州省為例,2020年1-8月,全省規模以上白酒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當前,貴州、四川等省市政府主管部門,通過政策扶持,打造白酒核心產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集群協同發展,酒業成為支撐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而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既尊重物質層面的感官愉悅,又顧及精神層面的心靈慰藉成為消費者對美酒的更高需求。2021年,低度優質化、個性時尚化的新生代系列酒品開發勢頭未減,與之配套的新時代美酒消費新體驗值得期待。優質白酒基酒產能實現再擴容,名酒老酒受追捧,酒企加碼“光瓶酒”應對擠壓式增長格局。市場將迎來品質至上和價值回歸時代。
首先,2020年行業外資本的涌入以及各種新品類的預熱,激發了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其次,90后、00后進一步成為主流消費群體,他們對新品類和新產品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和消費欲望。第三,疫情限制了廣大國人的消費心情,疫情解除后,一定會有一次大消費潮,這也是國人性格使然。第四,新品類是消費者進行替代性消費的完美對象,它能夠在保持個人消費水平的同時,提供全新的“面子和里子”體驗。“十四五”期間,隨著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酒類消費市場體系的完善,中國酒業要創新集品牌文化傳播、品質可視化展示、消費休閑娛樂、國際化表達于一體的商業模式,實現生產、消費、服務的無縫對接,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消費場景以及個性化服務,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基于此,戰略決定模式,近幾年,以大廣告、大陳列、大促銷等“大字頭”為主渠道控制策略市場效率大幅下降,而以企業群為主體的超級用戶經營釋放出超強活力:名酒進名企、精英薈等成為超級用戶經營的重要抓手。同時,大商模式也將成為新趨勢:縣級市場戰略需要導入深度分銷模式,深度分銷的商業結構均是小商模式。2021年將是中國白酒的城市市場元年,大商模式將是名酒和省酒的轉型方向。從底層邏輯看,除了大商在經營理念、專業性、組織隊伍等方面要勝出一籌外;更重要的是大商往往擁有當地市場頭部資源。與大商合作就是與頭部資源連接,這是商業的本質。
完善現代制度提升“文化自信”
由于白酒業既屬于傳統產業,正在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白酒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可以預見,“十四五”期間,一批自主創新強、可持續發展優、引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酒企將率先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品牌建設助推產業自信、產品自信和“文化自信”。以茅臺為例,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堅持品質第一,創新驅動,文化至上,講好中國白酒故事,傳播中國白酒文化,為茅臺品牌價值賦能。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酒業要突出文化創新,堅持古為今用,和而不同,將中國傳統酒類與農耕文明和地域文化相伴相生的故事講好,挖掘與酒有關的祭祖、封藏、風土等中華特色民俗,探索酒與詩、書、畫、樂、舞等相關藝術融合出的燦爛文化助力美好生活的路徑,加快酒類申請世界“雙遺產”進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增強酒業品牌價值,讓中國酒文化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文化魅力的一個窗口。
品牌是質量的表達、品質的象征、文化的載體。2021年,酒企尤其是頭部應持續聚焦主責主業,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借助特色產區發展,加強工藝創新、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提升產品品質,立足市場營銷創新,做好融入品牌理念的科普工作,通過不斷打造明星產品提升企業品牌文化價值,應對行業和市場分化,實現產能再穩固、產品再提質、市場再擴展、營收再增長、效益再提升。(原標題:穩固白酒的“壓艙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