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間,貴州茅臺正式公告稱,袁仁國同志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會相關職務;李保芳同志任茅臺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會相關職務。這意味著,茅臺集團換帥終于塵埃落定,李保芳身兼五職,擔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代行總經理。
李保芳在2015年由貴州省經信委主任身份“空降”茅臺擔任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近三年的時間里,李保芳完成從酒業“外行”到“行家里手”的轉變,全面掌舵茅臺也標志著他將以“企業家”的身份掌舵茅臺這一行業第一巨艦繼續向前。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白酒行業迎合著高漲的市場化改革呼聲,由官到商的“空降兵”其實還有幾位,他們成績都很精彩。
五糧液改革的1.0時代
十一年前,唐橋從宜賓市副市長“空降”五糧液,并在2011年接替王國春擔任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職務。
唐橋主政的十年,五糧液大力推進組織機構改革,部署完成了全國七大營銷中心,這七大營銷中心為五糧液在市場上攻城拔寨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奠定了五糧液新時代營銷體系的雛形。
進入行業調整期后,五糧液對產品結構進行了優化。綿柔尖莊、五糧特曲、五糧頭曲、低度五糧液等戰略新品相繼上市,深挖區域市場、大眾化市場和細分市場的消費潛力。同時,五糧液遠赴河北收購永不分梨酒業,開創了大型國有白酒企業跨省并購的先河。
2012年,五糧液以272.01億元的營業收入達到過往的歷史巔峰,這一記錄直到2017年才被打破。
“雙子星”喚醒“洋河速度”
巧合的是,在今天緊追五糧液的洋河也有著類似經歷。為洋河在新時代奠定白酒“探花”地位的管理者,也正是由政府“空降”而來。
從泗陽縣常務副縣長到洋河董事長,楊廷棟在洋河度過了十幾年,而這十幾年,楊廷棟“定盤子、理路子、開方子”,一系列的改革設計與舉措,煅造了業內驚人的“洋河速度”。其中,最令行業擊節贊嘆的,當屬洋河2002年的成功改制以及2003年洋河藍色經典的誕生。
現在回過頭來看,洋河的快速崛起,離不開當時整個管理層破釜沉舟的決心:舉債投資入股的方式逼得洋河只能向前,不能向后。
在洋河,還有一位“張縣長”。
2003年,39歲的張雨柏從副縣長位置上調入洋河酒廠擔任常務副總經理,隨后擔任了洋河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重要職務職務。履職期間張雨柏打出“雙核驅動”理論,更提出“綿柔”概念,為洋河確立了差異化競爭下的核心武器,并繼續締造了藍色經典的增長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