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名酒在淡季仍然供不應求,特別是茅臺品牌,從1500元的普通茅臺到陳年酒普遍缺貨。一季度名酒高成長再次證明了中國高端消費的增長可持續性。五糧液渠道利潤的缺乏導致經銷商積極性不足,但是渠道仍然保持低庫存,需求拉動其持續放量。
其次,發達地區全面走向300元以上價位的主流宴席和商務消費,包括茅臺五糧液在內正在成為居民面子消費追逐的品牌,中部的合肥等地的200~300元價位開始呈現40~50%的爆發增長,增速遠超過100元價位。
最后,三四線城市次高端消費正在崛起,3~5 年后將呈燎原之勢。從我們對安徽、河南等地縣級市場次高端的高成長來看,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在300元左右價位和80%中國人口的區域展開將是歷史性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是核心保障。區域龍頭將享受更為確定的收入增長,盈利彈性更大,他們整體完成了渠道布局和品牌積累,結構轉換帶來盈利的快速提升。
對于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邢庭志團隊也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此前在另一篇報告中預計,三四線城市居民的真實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能力持續提升,消費需求會呈現爆發性增長。預計5年后三四線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達到今天一二線居民水平,而扣除住房開支的真實可支配收入會顯著超越今天的一二線城市居民。
此外,縱觀整個白酒行業,邢庭志團隊認為,增長潛力最大的還是名酒。他們在一篇白酒行業深度分析報告中提到,白酒行業的龍頭、名酒有足夠的潛能維持高增長勢頭:
過去三年,名酒的持續增長基本來自放量和結構升級,特別是次高端品牌提價更少,放量主要流向新消費群,高端酒的成長來自積極的人群擴容,不具備顯著的周期性。
2017年上市公司平均28%的營收增速顯著超越非上市公司8%的營收增速,一線龍頭和次高端品牌的增速顯著超越行業平均增速10~20%,行業結構化和品牌化的高質量增長顯著。
名酒的放量增長具備市場可拓展空間的可持續性。名酒銷量增加大部分流向三四線城市,少部分通過二線城市消化,這部分人口占比中國總人口的80%以上,特別是次高端300~800元價位已經成為三四線部分消費者的日常宴席消費首選,次高端以上白酒銷量占比只有1%,未來7~8年預期還有10倍放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