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介紹,白酒被列為限制產業的解禁工作正在進行中,已被列為酒協重點任務之一,有擴產需要的中低端白酒企業有望迎來解禁政策性利好。此外,普惠白酒行業的稅收調整報告已報國務院,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有望提速。
公開信息顯示,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從上世紀末起就一直將酒業列為限制性發展行業。大智慧通訊社從上述人士處獲悉,爭取將白酒從國家限制性發展目錄撤出已成為酒協重要工作內容,目前解禁工作正在進行中。
列入限制性目錄后酒業優化空間受限,解禁有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大智慧通訊社從上述人士處獲悉,由于白酒屬于限制性發展產業,酒企在擴產、立項、稅收等方面都存在偏緊的政策約束,對行業發展不利。他舉例稱,“比方牛欄山酒(屬于上市公司順鑫農業旗下品牌)產銷形勢好,企業想新建廠房等設施但無法獲批,因為項目受限,即使新建好了廠房也無法投產”。
大智慧通訊社另從中國酒協獲悉,理事長王延才在酒協上周第五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作匯報時,也包含正爭取解禁的內容。王延才稱釀酒產業發展政策環境長期以來不樂觀,直接導致行業優化受到制約,影響了行業規范發展。
酒協提供給大智慧通訊社的文件顯示,白酒行業自90年代至今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幾個版本中一直被列為限制發展類行業,導致白酒生產企業在項目立項、土地供給、技改擴能、許可證辦理、環境評價、稅收、貸款等許多方面都受到嚴格限制。酒協認為在自由競爭環境下,市場根據供需關系自身可以良性發展,但限制政策阻礙了市場的力量,進而影響了產業健康發展。
酒行業洗牌已不可避免,政策調整窗口期已至
官方權威數據顯示,2012年中央規范“三公”消費、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措施出臺以來,酒類市場量價齊跌,2013年白酒、葡萄酒行業各項指標增速下滑,葡萄酒行業甚至全年負增長20%;2014年,釀酒行業產量、銷售增速繼續下滑,利潤出現負增長,全產業進入“微利時代”。直到2015年,數據顯示行業企穩(數據詳見下表)。
--2013-2015年釀酒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增速變化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對于行業形勢的變化,酒協理事長王延才認為,酒企逐步拋棄“團購”、“政商”消費模式后,酒產品的“個人消費時代”來臨,酒類產品將逐漸回歸日?煜返谋举|。此外,大智慧通訊社從酒協所獲報告認為,釀酒產業新一輪洗牌已不可避免,政策調整窗口期已至。以白酒行業為例,目前全國白酒生產企業約2.1萬戶,獲生產許可證企業有88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國有企業及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僅為1498家。從全行業來看,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僅為2602家,大型企業占比僅為4.15%,占全行業比例近80%的小型企業所占銷售份額約30%,利潤不足20%。行業存在著重復建設、資源配置不合理、行業門檻過低、產業規模過于松散。
酒協認為,在行業高速發展期間,大、中、小型企業發展空間都較為寬松,行業集中度難以提高。但進入行業調整期后,企業間形成擠壓式發展趨勢,大型白酒生產企業在資金、規模、品牌上的優勢逐漸體現,白酒行業集中度望上升。
酒協正與相關部門開展多項產業政策研究
據中國酒協秘書長宋書玉在4月29日的酒協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上介紹,目前酒協正與相關部門開展多項產業政策研究,包括爭取白酒稅制改革,做好正在進行的白酒被列為限制產業的解禁工作等,以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大智慧通訊社所獲材料顯示,當日參會的有瀘州老窖總栽張良、五糧液總經理陳林、茅臺集團總經理劉自力、景芝酒業董事長劉全平、郎酒集團總經理劉毅、沱牌舍得集團副董事長李家民、高洲酒業總經理田禮剛、巴蜀液總經理蒲剛等。
白酒稅收調整報告已報國務院,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望提速
據中國酒協理事長王延才介紹,由酒協與國務院研究中心完成的,含有建議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等內容的政策報告已上報國務院數部門。協會認為行業稅收政策調整已勢在必行,此前協會已數次向國家財稅部門提交相關政策建議。
王延才稱,早在2014年,財政部與國稅總局已采納協會建議取消了酒精消費稅。此次再提交建議報告,主要基于從量征收(0.5元/500克)使得生產中低端價位白酒的稅收成本顯著上升,經營效益下降,導致酒企增加高價產品,影響了行業發展健康。
大智慧通訊社從行業分析師處獲悉,涉酒政策調整將對酒業發展構成直接影響,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將普惠白酒企業,將對產銷量大的中低價酒構成直接利好。白酒限制性產業解禁,對有擴張需要的企業構成利好,對無擴產立項需要的酒企無影響。
據大智慧通訊社此前報道,順鑫集團(順鑫農業母公司)已與秦皇島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旗下酒企存在收購與擴產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