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年疫情特殊不具備參考性,那么2019呢?對比三年我們能發現什么?
也有行業人士通過對2021年酒業Q1業績分析,稱酒業迎來“新起點”!“新起點”已至的結論靠不靠譜,為此,酒說給出三個維度:
一是從數據本身,2021年一季報能看出什么信息?
二是同比三年Q1,從2019到2021年有什么變化?
三是年報占比,這份上半學期成績單怎么樣?
1、一片向好,酒業強勢開局“十四五”
這一點不用多說,正如酒說將這張圖轉發到朋友圈的時候,有人點評的那樣:多么好的行業!這個點評在于橫向對比其他產業:顯而易見,無論是從資本股市業績表現,還是從酒企盈利能力方面,白酒產業都是典型的“寶藏”行業,更具備強大的抗風險性與穩定性。
作為深深植根國民文化的重要傳統代表,白酒品類擁有者強大的、人口基數足夠多的中國市場,同時成為國際烈酒品類中獨特的存在,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白酒正在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從具體數據表現來看:
18家上市白酒企業(順鑫農業Q1沒有具體公布白酒產業數據,暫未列其中),幾乎全部都是正面雙增,其中不乏有雙增幅度都在50%以上的,典型的如汾酒、水井坊、口子窖、舍得、酒鬼、伊力特、青青稞酒等。即使衡水老白干也降幅大幅收窄,即將迎來新起點。
相比2020年報幾乎半壁江山(19家企業中,營收下滑的有9家,利潤下滑的8家),2021年Q1營收下滑的只有1家,利潤是3家,新起點已至!
2、兩份一季報,從2020到2021能看出什么?
酒說系統整理了2020年和2021年的一季報,具體如下:
在整體向好的基本面之下,我們也能發現一些排名上升的,即在同樣的恢復性增長中,依然有跑得更快的,典型的如:水井坊、舍得、酒鬼都是過去次高端品牌的典型代表,同時具備泛全國化的品牌覆蓋影響力,而且這兩年在高端、中高端領域布局明顯。
此外,伊力特作為區域酒企不僅僅貢獻出“營收增速第一、利潤增速第二”的好成績,在行業規模排名上也有所提升。
從整體來看,2021年整體營收規模相比2021年增加了176個億,利潤增加了54個億;
也許有人會問:2020年屬于行業特殊的一年,尤其是正好趕上疫情對整個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同比之下2021年Q1大增不具備代表性,也不能說明什么。為此,酒說特別找到了2019年一季報的數據,具體分兩類來看:
一是茅五汾保持連續三年增長的,自不用多說;
二是從下跌再到大增,2021年能超越2019年的水平嗎?能超越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更真實的發展邏輯。超越的企業有瀘州老窖、古井、今世緣、水井坊、舍得、酒鬼酒、伊力特、青青稞酒、金種子與皇臺共10家企業。
這樣一來,相當于共有13家企業超越了2019年的發展水平,5家微降,增長依然占據了主流,從這個角度而言,從2014年本輪調整期谷底以來,歷經了5年大發展,突出遭遇到2020黑天鵝事件的短暫剎車后,行業從2021年依然在走在了增長的賽道上,接棒2019曲線先小幅向下然后立刻持續向上,行業新起點已至!
3、上半學期成績單,能否看出全年?
以2020年為例,Q1營收平均占據全年28%,利潤平均占據全年的32%,再結合2020年疫情的特殊情況和白酒行業春節的旺季分布,顯然正常年份這個平均比例要更高。酒說上面通過兩個維度來印證了2021年名符其實的開門紅:
一是相對2020年年報整體表現雙增企業占據了基本面,許多企業更是給出了可以媲美調整期的超大幅度華麗數據;
二是通過更長遠的三年來看,行業基本面從一季度而言已經超越了疫情前2019年的最好水平,在短暫剎車降速后,白酒產業又踏上了快車道上。
盡管上市公司從絕對規模(營收)來看僅僅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依然有包括劍南春、郎酒、習酒、西鳳等一大批優秀的非上市酒企在迅速發展,我們也相信在集中化日益加劇的未來,頭部陣營引領的行業格局會越來越好。
就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發言中表示:預計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669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23.9%,年均遞增4.4%;銷售收入達到14180億元,同比增長69.8%,年均遞增11.2%;實現利潤3340億元,同比增長86.4%,年均遞增13.3%。
顯然從十四五開局的2021年,酒企上市公司的上半學期成績單來看,作為核心引擎的白酒板塊已經呈現出強大的增長勢能與發展潛力,成為領跑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原標題:拆解2021年Q1,行業新起點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