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一則通告顯示,來自江蘇省白酒名鎮——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的雙溝釀酒有限公司的濃香原釀酒被檢出氰化物超標63%,引發公眾關注。
外界不少人以為涉事的企業是江蘇著名白酒企業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不過,記者調查得知,“出事”的企業實際是雙溝鎮當地一家規模偏小的小企業——雙溝釀酒有限公司。而該企業生產的白酒之所以被檢出氯化物超標,原因可能是該企業采購的酒精原料氰化物超標。由于該企業無法提供相關采購憑證,因此相關監管部門也無法考證其確鑿原因。
此外,記者從泗洪縣市場監管局處獲悉,經調查發現,雙溝釀酒有限公司該批次可查的銷售記錄為3箱共18瓶,根據食品法相關規定,最終處以4萬元的罰款,并責令其整改。
3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通告,稱2015年10月至12月,總局組織抽檢白酒943批次樣品,抽檢檢驗項目合格樣品901批次,不合格樣品42批次,其中涉及安全指標氰化物不合格5批次,占0.53%,分別產自江蘇、湖南、四川等地。
其中,江蘇雙溝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濃香原釀酒中氰化物檢測值13mg/L,標準值為8mg/L,超標63%。
近日,記者從泗洪縣市場監管局處獲悉,去年12月份,涉事企業及市場監管部門已獲悉此消息,隨后便展開了調查。
經過調查,該企業可查的該批次白酒銷售記錄僅有3箱共18瓶,全部銷往南京,零售價約為一箱20元左右。其中,除了被抽檢的6瓶外,剩余12瓶因距離生產日期較久已無法追回,而企業的少量庫存產品也已自行銷毀。
泗洪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解法領向記者表示,經調查,氰化物超標的原因或因為采購的酒精原料氰化物超標所致,“
該批次白酒為低檔酒,制作工藝較為簡單,為酒精、水、香精等材料勾兌而成。”
不過,由于該企業無法提供采購原料憑證或資料,加上距離采購時間較久,也無法進行核實。
同時,根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對該企業庫存的其他白酒進行的氰化物指標檢查報告,顯示包括優質大曲酒、特貢濃香酒等7種白酒的氰化物指標均遠低于標準值,結果均為合格。
最終,根據相關規定,泗洪縣市場監管局對該企業處以4萬元的罰款,并要求整改。
5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雙溝鎮某公路旁的雙溝釀酒有限公司,公司內人煙寥寥。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屬于生產淡季,生產車間已停產。
該企業的負責人馮士剛則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經處理,而對于為何會出現氰化物超標事故,該負責人并未正面回復。
記者了解到,作為名酒之鄉,目前雙溝鎮有18家白酒企業,大部分生產的白酒產品包裝均帶有“雙溝”標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隸屬于蘇酒集團的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對于此事,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任部長向記者表示,食藥監總部消息發布后,不少民眾或媒體均將此事與雙溝酒業聯系起來,隨后他們也對此做了相關澄清。
任部長還表示,一直以來雙溝酒業的品牌酒系列飽受假冒酒以次充好的困擾,為此蘇酒集團也成立專門的打假部門——秩序管理部,通過工商、公安等部門對侵犯雙溝酒業權益的事件進行舉報并打擊。
記者多次聯系該集團的秩序管理部,不過截至發稿,該企業以涉及隱私等為由,一直未對此正面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