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九次(擴大)會議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做了會議工作報告。王延才表示,在經歷黃金十年發展期以及深度調整期后,當前酒業轉入到一個高質量發展通道,并處在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
定調2018:行業整體趨穩向好
會上公布了2018年酒類產業的相關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631.93萬千升,同比增長1.17%。其中飲料酒產量4985.30萬千升,同比增長0.90%;發酵酒精產量646.63萬千升,同比增長3.24%。
對此,王延才指出,2018年產業經濟保持穩定,釀酒產業緊跟消費升級趨勢,趨穩向好,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穩定,正在向高質量發展挺進。同時,王延才也強調,酒業是有經濟壓力,但是總體經濟形勢是改善的。酒類行業作為經濟和消費品的其中一個分子,肯定隨著大勢,同時現在在酒銷量相對穩定的狀態下,轉向一個高質量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二八定律”表現明顯,高端酒市場被相關壟斷。在談到“二八定律”時,王延才認為,2018年“二八定律”在整個白酒產業表現非常明顯,以800元以上的作為分界線酒品中,茅、五、瀘和夢之藍牢牢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特別是茅臺、五糧液兩大白酒領軍企業合占約80%到85%的高端市場。次高端白酒,目前處于藍海階段,現階段次高端品牌酒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強者。同時,隨著高端品牌紛紛提價,區域性品牌也將向上延伸到300—800價格帶。
在啤酒品類,市場向優質企業傾斜和靠攏的趨勢同樣明顯,啤酒五大集團占據了整個啤酒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83.7%。在葡萄酒行業,情況亦然,張裕憑借10個億的銷售業績一家獨大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王延才指出,在“二八定律”持續擴大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企業應該認真研究自己的定位,找尋到適合企業發展的綜合發展規劃和運行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登上高質量發展的這趟車。
酒業應堅定“消費升級”理念。近年來,隨著現在消費理論變化,行業內針對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有著諸多的討論。對此,王延才強調,行業同仁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堅定消費升級的理念,假若進入消費降級的通道,便會誤導整個產業發展的方向。
會議現場,王延才以牛欄山為例做了論證,2018年北京牛欄山的產量接近55萬噸,同比增長31.3%,現價產值87.8億,同比增長28.94%,銷售收入92.43億元,同比增長42.24%,實現稅金26.58億元,較前一年增長32.83%,企業利潤總額達15億元,增長高達82.43%。
“不了解企業運營情況的人很容易將增長歸因于消費降級,但是在與企業的溝通中我們得知,銷售收入和企業利潤的高額增長實際上是源于中高檔產品的大幅度增加。”王延才如是說道。
“二元三新”成為市場消費主要特征。當前,行業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企業產品競爭戰略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打動消費者,并提高他們的購買欲。王延才依據2018年酒類市場運行特點,在《報告》中概括為“二元三新”。
“二元”是指,更有錢、更傳統、更講究的老年人,他們更加青睞于大品牌文化加持的經典品牌如茅臺、五糧液等;另一個則是更年輕、更潮流、更個性化、更多維的年輕消費者群體,他們更加偏好個性化的產品體驗。“三新”即新富、新中產、新生代的崛起,促使以“新產品、新品牌、新渠道、新互動”為核心的新營銷力升級。所以,“二元三新”這一特征在2018年逐漸成為市場區分消費者的分類方法,企業更是依據如此邏輯進行市場布局,以精準化定位消費人群。
展望行業未來:前景可期 機遇和挑戰并存
需要指出的是,會上還發布了2019年1—3月的酒類產業經濟指標。1月—3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的釀酒的總產量是1302.71萬千升,總比下降0.19%。其中飲料酒是1136.22萬千升,同比增長的微乎其微,0.09%。酒精是166.50萬千升,同比下降了2.1%。其中,白酒行業1—3月份規模以上的企業總量是205.91萬千升,同比增長0.21%。啤酒完成的846.68萬千升,同比增長了2.97%。葡萄酒行業完成的總量只有10.53萬千升,同比下降了27.83%,這個仍然在下降的通道上。發酵酒精是166.50萬千升,同比下降了2.05%。
王延才認為,消費者對美酒品質的追求和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今后釀酒產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基于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產業的分析、梳理和今年開局的形勢。2019年我國釀酒產業調整將持續縱深,轉型升級不斷得到強化、推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發展提供新機遇、新引擎、新活力。
同時,對于釀酒產業的總體發展趨勢王延才也發表了看法。在王延才看來, 釀酒產業總體發展趨勢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穩中求進,經濟效益保持增長。第二個是轉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關于產業發展的觀念,需要明確一條,酒類產業作為食品產業中的一分子,今后的發展要沿著高質量發展通道運行,尤其是要以優勢產區、集群、骨干企業、產業園區等為重要發展方式。
最后,王延才強調,展望酒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是較樂觀和可期的。一方面是來自政策層面,國家大規模的減費降稅為制造業肩負,優化改善制造業發展環境,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后勁,提供了強有力的發展后勁。
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的消費形勢日新月異,消費升級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消費體制機制的完善進一步激發了消費潛力,同時中國酒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在非理性消費合高速增長已經不可持續,在滿足消費高質化、多元化需求和釋放消費潛力方面,需要提升產業整體意識和水平,這個過程也是緩解產業長期積累的矛盾、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契機,在新的形勢下,只有對產業、產品、渠道、模式進行變革,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才能取得企業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