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緣1—3月凈利潤同比增長30.69%,酒鬼酒1—3月凈利潤同比增長62%~75%。盡管白酒行業在春節后進入淡季,但多個白酒企業近日發布的2018 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增長幅度喜人。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整體白酒行業分化仍在加劇,中小區域品牌“價格血戰”升級,或將面臨被收購還是“扛下去”的艱難抉擇。
近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1月1日~3月31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000萬元~6500萬元,同比增長62%~75%。
今世緣(603369)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4.92億元,同比增長3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9億元,同比增長31.79%。
同時,瀘州老窖新發布的2017年業績“重返三甲”,實現營業收入103.95億元,同比增長20.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58億元,同比增長30.69%。
春節前漲價節后趨于平淡
春節前陷入漲價潮的白酒市場在春節過后趨于平淡,但市場關注度一直沒有減弱,新出爐的業績又攪動了市場的“春水”。
亮劍咨詢總經理牛恩坤認為,幾家上市公司雖然有一定代表性,但從中國白酒產業總值上比較分析,只能反映部分企業業績,并不能反映中國白酒行業的真實狀況:“白酒行業需要做多維度分析才能看透行業的總體狀況。”他認為,必須認識到中國白酒消費的現狀:“基本面是價值升級、消費量略減;產業總值在減少,質量在提高;邊向品牌集中,邊向特色靠攏;受關注度高,消費熱度降低。”
記者從市場了解后,白酒市場確實進入了傳統淡季,但白酒企業一季度的高業績主要是因為“春節檔”在白酒消費比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般要占到全年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市場人士透露,“市場標桿”茅臺、五糧液的價格與最高峰比略有下降,一方面是酒廠管理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消費力減弱的作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目前的白酒市場。他認為,2018是中國白酒加劇分化的一年,很多中小企業都陷入了“價格鈴”的區域品牌血戰漩渦中。在他看來,中國白酒市場是一個啞鈴型結構,一邊是“價值鈴”,以名優白酒為代表,它們采用漲價、控價、推出新品種等方式在行業淡季里繼續保持上升態勢;一邊是“價格鈴”,就是中小型企業為主。隨著“價值鈴”持續向好,處于“價格鈴”的品牌只能再重新打造品牌、定位消費人群、調整發展戰略和產品線方面下功夫:“否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中小企業以差異化走出新路
中端白酒市場一直是名酒系列產品和省級龍頭企業的主戰場。牛恩坤分析稱,從近幾年來看,省級龍頭企業“壓力山大”,因為名酒企業大多數都形成了高中低的產品結構:“省級龍頭企業一般是中端白酒占比大,兩端占比較少。低端白酒面臨升級和新消費的雙風險,一方面消費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個性化,另一方面年輕消費者對老品牌無感。”但包括涼露在內的品牌正在市場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尋找創新型的差異化方向。差異化、低度化、年輕化、小瓶化將是今年白酒的新亮點。
朱丹蓬認為,第二季度市場將延續2017年的趨勢,在第三季度結束之前不會有太大波動,隨著中秋到來才會出現新的現象。在牛恩坤看來,今年第二季度的行業競爭強度要比去年明顯:“壓力一方面來自龍頭企業系列產品的高壓,另一方面是消費理性和消費量減弱。另外,企業的營銷模式創新不夠,大部分還是在渠道中打消耗戰和擠壓戰。”
而中低端市場的波動會越來越大,因為分化不斷加劇,很多中小型區域品牌熬不住,隨著現金流短缺、市場環境變化,會尋求自身發展方向的調整。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橄欖枝”伸向這些暫時陷入“漩渦”但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朱丹蓬認為,被并購還是自力更生“扛下去”,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糾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