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征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
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包括量子通信設備、大數據、云計算、信息技術服務及國家允許范圍內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等等。
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其中包括,激光視盤機生產線(VCD系列整機產品)、白酒生產線(白酒優勢產區除外)、酒精生產線、煙草制品加工項目、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高爾夫球場項目、賽馬場項目、排放標準國三及以下的機動車用發動機,等等。
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其中包括,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超過生態承載力的旅游活動和藥材等林產品采集,等等。
很明顯,征求意見稿限制類中,“白酒生產線”依然在列,但是卻備注了“白酒優勢產區除外”,這對一直在限制類的白酒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轉機,而白酒優勢產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產業一直在尋找打破限制的突破口
自90年代始,鑒于當時白酒產業集中度低、生產裝備及技術落后,以及全國糧食相對匱乏的前提下,國家有關部門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一直將白酒生產線列為限制發展類行業。
發展至今,當時的情況都已不復存在,但受限于發展政策限制,白酒產品生產準入標準難以提高,白酒重要產區的優勢難以發揮,同時,產業遲遲不能建立退出機制,落后產能無法及時淘汰,優勢產能和優質資源又不允許進入,從而導致白酒產業無法貫徹市場公平競爭和自然淘汰機制,這些成為白酒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
為此,中國酒業協會一直在尋找突破口,多次向國家相關部門匯報并呼吁,取消或者調整白酒產業限制性政策。此次征求意見稿的調整發布使白酒優勢產區成為這個打破限制的突破口,可以說順應了行業發展的需求,對白酒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表明了國家相關部門對名優白酒的發展給予積極支持的態度。
而產業政策調整后將會對白酒行業優質資源和產區優勢提供支撐。行業優勢資源將發揮積極作用,在擴大規模,異地發展方面,有利于優勢資源、資本進入白酒行業,有利于建立起良性的競爭機制,扶優限劣,使無證小作坊受到限制,有利于使白酒市場進入良性競爭,對白酒市場秩序形成正面影響。
白酒生產準入標準也有望隨著產業政策的調整得到提高。我國白酒實行生產準入制度,隨著新的食安法頒布實施和消費需求的發展,為提升白酒食品安全監管保障能力,提升白酒生產準入標準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客觀需求。此次產業政策調整,將使白酒行業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誠信體系、溯源體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有力推動白酒產業落后產能淘汰機制,促進白酒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白酒優勢產區對白酒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自2012年以來,我國白酒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針對產業廣泛存在的生產企業多、小、散、亂問題,中國酒業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名優白酒產區建設,以實現全國白酒產區全方位的綜合體系建設為目標,構建名酒價值表達體系。以系統性、立體化、全維度標準體系,解釋產區,評價產區,建設區域品牌,為推動白酒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7年,上海國際酒交會舉辦的“世界名酒價值論壇”公布了“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在世界十大烈酒產區榜單中,中國入選六個,分別是宿遷、呂梁、瀘州、遵義、宜賓、亳州?梢哉f這六大產區就是中國白酒優勢產區的代表。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曾明確指出,產區表達是中國白酒的核心表達,與世界上其他烈酒相比,中國白酒更具有產區優勢。以產區作為世界名酒品質和價值新的表達方式,建設構建和優化產業協同平臺,提升產業集成水平,帶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是中國釀酒產業的必由之路。
此次產業政策調整可以成為政策性疏導的產業創新發展指導措施,進而得到有效落地實施,使全國以釀酒產業為重點經濟支撐的產區優勢得以發揮,對白酒主產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生有利影響。讓產區成為未來中國白酒持續向上發展的背書,提高產區價值為中國白酒發展賦能,提升白酒產區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實現整個白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