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全國兩會期間,兩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國家把葡萄酒納入農產品征稅范疇,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分析稱,關于葡萄酒稅收的提議,對于整個中國葡萄酒的良性健康發展將起很大的作用。
原產地保護認證促進推廣
在此之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新一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名單。據了解,要成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即生長、原材料提取、生產、加工、制造、包裝、儲運等)必須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的要求,必須是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
常春藤葡萄酒研究機構負責人張建生認為,這一事件對行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于企業來說,得到原產地保護認證,即在推廣和質量保障上有關鍵的意義。”據了解,中國葡萄酒產業中早就有原產地保護認證,但這是首次單獨為產品做原產地認證。在張建生看來,這是企業為適應市場需求而“先行的一步”。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快速,相應的政策制度也會迅速跟上,近期的兩件大事也給了市場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葡萄酒市場面臨新的變革和新的機遇。
三五年內仍以進口酒為主
俊濤連鎖總經理張健偉表示,降稅能給經營者增加收入,但短時間內不會改變葡萄酒市場的總體格局,“國外葡萄酒在地理環境、氣候、歷史上都有一定的特色,很多酒商已存在了一兩百年,而我們的葡萄酒產業還有一段比較長的道路要走。”在他看來,中國葡萄酒首先要“練好內功”,投入更大的資金進行發展,并認為至少三五年內市場格局還是以進口酒為主。
朱丹蓬則認為,今年的中國葡萄酒市場新的變化是從以前存在國內和國外兩大葡萄酒陣營增加為三個陣營——新加入的是以張裕和中糧為主的中國企業在外國并購生產的葡萄酒。不過,第三陣營的葡萄酒剛剛進入市場,目前份額較小。業內人士認為其發展勢頭值得拭目以待,長期有望改變市場格局。
國泰君安對葡萄酒市場走勢進行評估時表示,新中產階層的擴容將帶動品牌葡萄酒的上量,新生代的西式生活帶動高性價比葡萄酒的普及,女性消費群的融入帶動電商渠道“爆款”葡萄酒品牌的出現。因此其認為,消費結構升級紅利疊加消費人口紅利,2017年中國葡萄酒增長率應保持在10%以上。
不過,有業內人士看到,消費者對葡萄酒行業的誤解阻礙了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朱丹蓬建議,對葡萄酒有興趣的消費者要了解一些葡萄酒的常識:“起碼要懂得什么是原裝、灌裝,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的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