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工作報告》發布之后,報告中釋放的利好消息就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和熱議。報告中提到,我國2021年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之一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在經濟利好的形勢下,勢必會出現更多的機遇,那么,之于酒業來說,將會出現哪些新機會?
1、經濟上行為酒業帶來利好和信心
從全國形勢來看,盡管去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依然保持了2.3%的增長。再來看白酒產業,根據中國酒業協會官方發布的2020年全國酒業各項經濟指標,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740.73萬千升,同比下降2.46%;銷售收入5836.39億元,同比增長4.61%;利潤1585.41億元,同比增長13.35%,顯然,產業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高。
那么,面對今年國內生產總值6%以上的增長速度,業內人士又是如何看待它將給酒業所帶來的影響呢?
“從2021年GDP增長的目標設定來講,國家對提振2021年的經濟還是很有信心的,國家的形勢會影響到行業形勢,行業形勢會影響到市場形勢,市場形勢會影響到企業形勢,所以經濟能保持6%的增長。對于消費的刺激和行業的發展都是利好的。”華策咨詢創始人李童說到,“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消費端來說,都是一種積極的刺激和促進,它會保證整個經濟活動更加積極和活躍,之于酒業來說也是非常利好的一個事情。”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董事長田卓鵬持同樣的看法,他認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是國家對宏觀層面的看好,這是信心的表現,同時也預示著今年整個經濟向上。
在田卓鵬看來,這是由三個杠桿作用而形成的。一是投資。中國可能成為全世界投資環境最好的一個國家,因為國際疫情還沒有進入拐點,那么,中國將成為資本在投資環境上最佳的避風港。
二是改革。我國一定會全力推進“十四五”期間的發展,這是百年不遇的大機遇,同時也會放寬一些政策,比如土地、戶籍流轉等,把整個經濟搞活。
三是開放杠桿。現在一些國家正在逆全球化做單邊主義,而我們要做多邊主義,我們要全球化更開放,這都是讓資本層面看好的內容,而政府報告也佐證了經濟正在向上走。
“他其實對白酒的幾個基本盤是一個利好。”田卓鵬表示,在《政府工作報道》中,還有很多促民生、保民生的措施,這對人們的基本消費是一個保障,包括城鎮化,都讓國民的消費力進一步加強,同時拉動了內需消費。那么酒業的利好將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酒業的回暖和向上基調不會變,這是一個利好。二是對整個產業的向上升級也是進一步推動。中高端向新高端、次高端打開,為主銷價格進一步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從競爭和消費看白酒增長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年,很多企業也都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從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酒業增長的兩大動力。
北京君度卓越咨詢公司董事長林楓表示,白酒的增長的動力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競爭,一個是消費。
競爭層面,現在整個行業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疫情的影響,都在向頭部集中,市場蛋糕增長沒有那么快,但是頭部集中比較顯著,所以就凸顯這些優質企業的增速比較好,這是競爭的原因。競爭的深層原因是名酒企業在“黃金十年”時頭重腳輕,品牌渠道比較弱,但是通過2012年以來近十年的調整,名酒企業“頭強腳也強”。要么是茅臺這樣的,通過最優質的大商做市場。像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等企業,它們通過渠道的精耕,不斷增強在渠道上的能力,所以在競爭過程中,全國名酒和區域名酒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改變。
消費層面,白酒的消費邏輯是跟整個中國宏觀經濟的產能周期有相關性的,2012年白酒進入深度調整期的原因是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產能周期飽和到頂,開始去產能,一直到2017年之后,中國宏觀經濟的產能周期見底開始觸底上行,所以這之后,茅臺價格和次高端價格快速上行。宏觀經濟的產能周期一般是八到十年,也就是要延續到2025~2027年,但是在2020年出現疫情,之后白酒價格上行,尤其是茅臺一騎絕塵,帶領著中國白酒次高端的天花板越來越高,所以一線名酒的增長,不管是通過品牌的上延還是這個價格提升,其實是趕上了貨幣周期,疫情帶來的貨幣周期和中國宏觀經濟產能周期所推動的白酒消費需求升級,這是競爭和消費兩個角度來解釋中國這些民族企業增長的原因。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是相對確定的預期,這說明我們的經濟逐漸恢復到一個常規水平,這個數據在2021年肯定還是雄冠全球,這樣讓中國的制造業優勢還會得到進一步凸顯。這就意味著中國的產能周期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我們很多產業對于商業的需求會保持一個比較良性的狀態,這實際上會間接,或者從底層邏輯上驅動了白酒消費的物質基礎和市場需求。”林楓說到。
3、“保、創新、改革”三大熱詞透視酒業“十四五”發展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三個詞分別是:保、創新和改革。田卓鵬認為,這同時也是酒業“十四五”發展的三大熱詞。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保增量。對于酒企來說,今年主要的目的也是要補存量,保增量,就是今年如何恢復到2019年時的狀態,成為每個酒企的首要任務,即如何補去年疫情帶來的下行壓力。另外,如何通過產品結構的調整,品類的創新,招商勢能完成的市場布局,來進行保增量?這是擺在酒業面前很大的命題。
第二,創新。“十四五”發展的關鍵詞都是創新,對于酒業來說,未來五年最大的變化是渠道變化,所以說,如何進行智慧化工廠的布局,智慧釀造的布局,如何進行渠道的數智化管控,產品的數智化管控和數智化的賦能,如何在全域化新零售上進行線上跟線下的結合,來打通傳統和創新渠道,這很值得酒業思考。
第三,改革。國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不變的,對于酒業來說,改革依然是一個非常大的紅利,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上下游廠商來說都是機會。下游的企業要向上行,抓住企業混改的機會,在上游進行投資。而上游的企業如何通過深化改革,激活上下游的供應鏈和團隊的力量、品牌的力量,這也是一個重要命題。
4、酒業發展背后還有四大動力
當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了很多關于民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這些也和白酒產業發展息息相關,被看做酒業增長的新動力。
一是大都市圈紅利。李童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城鎮化率將提升到65%,這就意味著未來城鎮人口越來越多,這里面會產生兩個可能性,一是可能會影響到未來企業對整個市場的分類和布局,其實這幾年很明顯的感受是,大都市圈對人口的虹吸效應很突出,人員的流動也在加速,所以過去那種“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和戰術在逐步失效,現在更多的是關注目標人群以及核心市場,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對市場的布局;二是城鎮人口的增加可能會刺激消費,對白酒消費結構起到拉動提升的作用。
二是產業升級。李童認為,5G以及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相當于一個軟性的大基建,軟性大基建主要是在網絡布局方面。隨著千兆網絡,包括5G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對信息的獲取,包括購買行為也會繼續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和變化,那么酒企的傳播和銷售也會為之改變。
林楓也表示,國家對于高科技、5G等投入非常確定,中國從制造大國升級為創造大國,這必將會帶來勞動力、工程師的紅利和人口的價值提升,人們的收入水平與此同時提升,因為高質量、高科技的產業肯定是人均收入要遠遠高于低端制造業,這是為我們經濟在更高層面上的可持續性奠定基礎,這也是白酒消費的一個重要保障。
三是民生福利帶來的消費拉動。李童認為,國家在進一步的強化福利體系的建設,對居民的保障再進一步的完善。隨著保障的進一步完善,會讓老百姓的消費更有信心,所以這對刺激內需和消費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四是減稅、減負帶來的企業信心。國家在給企業做減稅和減負,李童談到,這會刺激企業經營的信心,包括擴大再生產,由此也會帶動企業實際的經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