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消息,3月6日,酒業人大代表將聯名提交減免白酒從量稅的提案,此舉或將對白酒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每年兩會期間,中國酒業協都會邀請業內的十幾位全國人大代表聚會。此聚會已經成為產業經濟領袖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的“非正式頂級沙龍”。記者從可靠渠道得到消息,在昨晚”沙龍“上,產業領袖們共同謀劃了一件提案,由酒協草擬,十幾位業內全國人大代表簽名支持,向全國人大提交關于減免白酒從量稅的提案。
懸崖邊上的“五毛錢”
因為耗糧和影響健康等原因,國家對白酒產業的態度是限制發展。2001年5 月,財政部發布財稅〔2001〕84號文件,增加“從量稅”。在對糧食白酒、薯類白酒在原按25%、15%征收消費稅的基礎上,再按實際銷售量每公斤(1000 克) 征收0.5 元的定額消費稅,同時停止執行外購或委托加工抵扣消費稅的政策。
這次稅改,帶給了當時正處于深度調整中的白酒行業巨大改變,2001年,全國虧損企業超過60%,一大批老牌名酒企業,如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古井貢等等,紛紛陷入困境。也因此,0.5元的從量稅有了“懸崖邊上的五毛錢”之稱。
因為從量稅對于企業經營影響巨大,自此稅開征以來,酒界不斷有人發出倡議,取消該稅,如安徽迎駕集團總裁倪永培。酒協也為此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酒協王延才理事長曾在報告中表示,已完成了建議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等報告,并上報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
從量稅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
觀察人士認為,當下已經具備了取消白酒從量稅的條件,主要在于兩方面:第一是現在的社會形態、行業發展與當初已有很大不同;第二是從量稅的實施的結果,并不利于社會消費。
當初推出從量稅,是為了限制“小酒廠的生產”。因為小酒廠糧食消耗高,產品質量低,帶來一系列消費和監管問題。為了減少糧食消耗,同時提升白酒的整體質量,國家出臺從量稅,意圖限制淘汰一批小酒廠。
現在社會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年是需要減少糧食消耗,而現在白酒已經成為承載區域風土最重要的特產,生產白酒提升糧食附加值的重要方式;當年白酒質量不穩定,需要淘汰整理,而現在白酒質量遠勝當年。這種情形之下,從量稅所持的整理淘汰價值已經不存在。
事實上,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曾經提出建議,要求研究白酒消費稅政策,取消白酒產品每斤0.5元的從量消費稅。當時國務院領導曾做出批示,責成相關部門作進一步研究。
在具體運行上,從量稅限制小酒廠的效果也不明顯,甚至相反。大酒廠由于需對設備、技術等加大投入從而成本變高,相比小酒廠卻沒有了優勢。從量稅導致大酒廠不愿意生產中低端酒,轉而生產中高端酒,空出的低端酒市場,反而成為小酒廠的生存空間。這意味著,白酒的最大量的消費消費群體在消費著小酒廠出品的低檔酒。而大多數小酒廠,實際上處于脫離監管的狀態,這意味著產品品質沒有保障。而這種狀態,是不利于消費權益。
以國家現在大規模減稅,大力培育消費的宏觀政策方向來看,減掉這類已經失去存在價值的稅種,是符合國家大政方針,有利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但觀察人士同時指出,此次提案依然可能不被通過,因為白酒行業目前依然是限制性產業,其次,白酒行業算不上涉及國計民生,重要性不夠。
不管此提案最終命運如何,我們依然要為酒業發聲的代表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