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秋喜就扶持民族品牌一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年初的時候,一則“2015年中國人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的消息在網上盛傳,引發大量評論,這就不由得引發我們思考,是中國人虛榮還是中國生產不出高檔奢飾品?是中國產品真的質量得不到保障還是品牌影響力不夠?
在中國提出“大國戰略”思路的語境下,一時間,如何“扶持民族品牌,培育精品消費”的話題引發熱議。
作為中國100張“國家名片”之一,山西汾酒親歷了一個民族品牌的百年成長,經濟新常態下仍堅守著傳承再出發的執著之心。
“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大國崛起就是一大批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崛起。近幾年,華為、聯想、三一重工等中國品牌走出國門,影響世界。所以,中國實現大國崛起,民族品牌是關鍵,傳承是首義。”身為掌舵人,李秋喜對此有著理性的思考。
汾酒發展史佐證了李秋喜所說的民族品牌“傳承”。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產量居世界之首,具有6000多年釀酒文化的汾酒可謂中華民族釀酒史的“活化石”。
從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白酒最高獎甲等大獎章開始,汾酒深耕品牌價值,成為白酒行業唯一擁有“汾”、“竹葉青”、“杏花村”三大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
在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十二五”期間,高端酒量價齊跌,中低端大眾消費產品異軍突起,供過于求矛盾持續,而汾酒集團堅挺住行業壓力,實現營業收入562.20億元,完成計劃目標的148%;實現利潤55.17億元,完成計劃目標的156.29%,足以見得,這組數字的來之不易。2015年,汾酒品牌價值首次突破100億元,“中國酒魂,清香天下”的戰略定位日漸清晰。
就此,李秋喜認為,我們的品牌永葆持久力,有待解決機制體制的問題。國企領導要有傳承意識,從發展大局出發,換個領導就換方式、換下面的人是不行的,民營企業更不能好高騖遠。在國家名酒面前,企業家都是過客。我們來時,品牌已經矗立了幾百年、幾千年;離開時,品牌依然矗立在那里。品牌傳到我們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傳承、帶給品牌正能量,給老祖宗、給時代、給后人一個交代。這不僅是企業家的問題,也是每一個酒類從業人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