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16年進口葡萄酒均價下跌3.5%,瓶裝酒進口額同比增長16.8%。記者調查市場發現,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的背后是大量中小酒商庫存嚴重、急于拋貨的現象,而葡萄酒進口商每年的淘汰率達到20%左右。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葡萄酒市場已經進入了全面市場化階段,競爭將使市場加快優勝劣汰,但至少需要3~5年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市場。
進口葡萄酒均價下跌3.5%
昨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多個高端超市的葡萄酒專柜依然進行降價促銷活動。一家超市的葡萄酒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正在促銷的紅酒在春節前也有差不多的優惠活動,銷售情況火爆,因此公司決定延長促銷時限。記者在另一個超市看到某進口商的葡萄酒有兩種促銷,一種是5款原價均在180元/瓶左右的紅酒買一送一,另一種是兩款葡萄酒整箱(6瓶)從1000多元的價格降至600元左右。其中一款白葡萄酒在2010年裝瓶,原價258元/瓶,現價600元/箱,另一款紅葡萄酒在2012年裝瓶,現價也在600多元/箱左右。雖然這兩款保質期分別為10年、12年,但在記者的多番詢問下,銷售人員最終透露,因為這些葡萄酒的年份較久,因此公司才大幅降價銷售。
業內人士透露,拋售套現是目前不少中小型葡萄酒進口商去庫存的手段,而個別大型進口集團也同樣面臨庫存壓力。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透露,大進口商南浦食品的葡萄酒也在大幅促銷。有媒體報道,南浦食品一款批發價曾經為50元/瓶的主推品牌酒現在僅為21元/瓶,原因就是庫存較大。
庫存嚴重導致酒商拋貨
在楊征建看來,進口葡萄酒價格下跌有多重原因,首先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競爭加劇,酒商庫存嚴重,拋貨導致砸價,其次是越來越多的新酒商進入市場,第三是葡萄酒市場自2012年進入調整期后,歐盟餐酒興起,較低的價格拉低了進口葡萄酒的均價。
專營新西蘭進口葡萄酒的奇異莊園酒業市場總監陳俊秀認為,均價下跌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關,如果是同種葡萄酒的價格下滑,可以說是競爭導致的結果。
楊征建認為,葡萄酒價格下調是回歸理性:“葡萄酒市場本應該從餐酒開始興起,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卻在2008~2012年走了彎路,盲目追求高價酒,顯然與國情不相符。”
有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葡萄酒價格下跌并不是壞事情:“進口量越大、成本越低;成本越低,進口量就越大,因此將形成良性循環。”他認為,這是市場體量和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的結果,對于降低消費者品嘗門檻、提高紅酒普及率和品類競爭力有好處,對行業是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