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世界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宣布,解除英國南非米勒(SABMiller)與中國華潤啤酒的合資關系。百威英博正在展開對南非米勒的收購,而南非米勒與華潤啤酒曾經共同持有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如此一來,百威英博的經營資源將集中在“百威(Budweiser)”等自身業務上。在面臨啤酒市場需求見頂的逆境中,重組后的百威英博和華潤將在全球最大的中國啤酒市場上形成兩強對峙。
1994年,南非米勒與華潤創業(現為華潤啤酒)成立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南非米勒占股49%。通過此次協議,南非米勒持有的華潤雪花股權將以1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華潤啤酒。
為了反壟斷
消息傳出后,在3月2日的香港股市上,華潤啤酒的股價出現暴漲。一度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5%。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駐香港)分析師楊偉民指出,股份回購的價格低于預期,華潤只需要少量貸款”,因此受到投資人歡迎。市場預期曾認為,交易額最多將達36億美元。
百威英博擔心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是解除合資關系的原因之一。單純相加的話,中國最大啤酒商華潤雪花和第3大的百威英博的總市場份額接近40%。2015年11月,當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宣布合并之后,南非米勒解除了在美國的合資,其歐洲業務也賣給了日本朝日集團。能夠很清晰地看出,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違反《反壟斷法》。
但是,中國的啤酒業內有觀點認為,“百威英博以反壟斷為借口拋棄了華潤”。
由于反腐等因素影響,中國啤酒市場在2014年觸頂后下滑。華潤雪花2014財年(截至2014年12月)的最終收益較2013年減少了約20%。很多觀點認為,華潤雪花在2015年的業績仍會持續惡化。業內相關人士透露,“華潤并未銷售南非米勒品牌的商品,南非米勒相當于只分紅的純投資”。華潤雪花的業績前景不明,已不再是具有魅力的投資對象。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發生變化,年輕人正在逐漸遠離啤酒。啤酒的未來需求很難復蘇。如果處在市場擴張期,單干和合資兩面作戰仍然有利可圖,但今后只能此消彼長,互相爭奪市場份額。
百威英博自身的中國業務在2015年的銷量達到745萬千升,在逆境中保持了正增長。旗下高價位的“百威啤酒”和低價位的“哈爾濱啤酒”均保持了強勁勢頭。
另一方面,華潤2元500ml裝啤酒等主力低價產品仍看不到復蘇的曙光。因為中國的年輕人更青睞外國品牌和白啤酒等中高價位產品。隨著合資關系的解除,重組后的百威英博將更無顧忌,全力發起攻勢。華潤啤酒的苦日子很可能還走不到頭。
華潤曾在國內積極并購,在全國各地擁有約90家啤酒廠。由于市場萎縮和設備老化等原因,目前的開工率僅為50%,重組整合不可避免。楊偉民認為,華潤需要進一步合理化生產和物流環節,開發高價位商品。
新的重組風暴
此次的合資解除也有可能成為啤酒行業跨境重組的推動力?梢灶A見的是,華潤將尋找替代南非米勒的新合作伙伴。雖然增長勢頭已經減弱,但中國啤酒市場的規模仍是全球最大,是第2大美國的2倍。其它啤酒商應該也會感興趣。在日本企業中,麒麟控股與華潤在清涼飲料業務上有合作關系。
在與南非米勒的關系解除后,此前僅限于國內發展的華潤有可能積極展開海外并購。如果中國最大的國營啤酒商加入到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需求爭奪戰中,或許將在全球啤酒業的重組方面掀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