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貴陽市場對品味講究、外形精巧以及攜帶便捷的小瓶裝葡萄酒頗為喜愛,市場銷量也有上升趨勢。長久以來,葡萄酒的酒瓶經歷了從木酒桶、陶瓷罐到玻璃酒瓶的華麗變身,而今,葡萄酒又推出了小瓶裝,從國際標準尺寸的每瓶葡萄酒750毫升,直接縮小一半。
“葡萄小酒”開拓細分市場
提及小瓶裝葡萄酒,很多人認為這屬于小眾消費,在貴陽市場確實如此,它只在特定場合銷售,渠道很窄。放眼國內葡萄酒市場,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酒企生產小瓶裝酒,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小瓶裝酒上尋找商機。近年來,國產品牌長城、張裕等躋身世界級葡萄酒品牌,均推出了小瓶裝葡萄酒。
早在幾年前,業內就對小瓶裝葡萄酒進行了諸多探討。當時很多白酒、啤酒企業均開發推出自己的小酒版,而國內葡萄酒卻鮮見小瓶裝。
眾所周知,葡萄酒一經開瓶最好能一次飲完,否則保存不當影響口感與品質。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選購750毫升的葡萄酒,將會遭遇“無法一次飲盡又無法有效保存”的煩惱。因此,小瓶裝的葡萄酒是有市場需求的。而近年來小瓶裝白酒的熱銷也進一步說明了:小瓶酒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2014年下半年,長城推出主打“健康配餐酒”新概念的小瓶裝葡萄酒,以想體驗葡萄酒的女性為消費目標,意在開創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750毫升的紅酒是葡萄酒行業認定的一個標準裝,小瓶裝酒的定位更適合追求健康人士或者女士飲用。此外,一部分追求時尚和新潮的年輕人會在派對上采用小瓶裝葡萄酒,而精巧的包裝或許是核心吸引力。
貴陽某知名酒企品牌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于整體用戶需求而言,小瓶裝葡萄酒的需求所占比較低,消費場合受限,而且國內家庭消費需求有待提升。隨著葡萄酒市場越來越趨于細分,小瓶裝葡萄酒是對葡萄酒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葡萄小酒”難成市場主流
目前,小瓶裝葡萄酒盡管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但國內葡萄酒企業仍大多生產750毫升容量的標準裝葡萄酒。盡管小瓶裝葡萄酒的身影現于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所,但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還遠遠稱不上主流。事實上,現階段市面上較為常見的小瓶裝葡萄酒,大多是贈品或大瓶酒附屬品,以吸引部分消費者體驗并最終實現購買。
有業內人士分析,相較于大瓶酒而言,小瓶酒的生產成本略高,因而成本問題成為葡萄酒小瓶酒普及的一大“攔路虎”。此外,缺乏性價比可能是限制小瓶裝葡萄酒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一位在超市選購“葡萄小酒”的消費者告訴記者,性價比依然是優先考慮因素。相對于750毫升的標準裝來說,顯然小瓶裝單位容量價格更貴。因此,小瓶裝葡萄酒未來的發展,也要從提高自身產品的性價比入手,如降低包裝成本等。此外,如何在酒瓶容量、品牌營銷、市場渠道上有效運作,讓小瓶酒盡快被消費者熟知并購買,也是目前值得商榷和考慮的問題。
小瓶裝葡萄酒的消費目標大多是想體驗葡萄酒的人和女性消費者,這部分消費者的進入和人員數量的擴大,是葡萄酒企業擴張小瓶裝市場的基礎。然而,目前葡萄酒的飲用尚未普及到家庭中。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真正的家庭個人消費實質上占比很小,葡萄酒消費仍更多出現于朋友聚餐或商業應酬,那么750毫升顯然比375毫升左右的容量更受歡迎。
業內人士也指出,盡管小瓶裝葡萄酒具有諸多優點,如攜帶方便、間接控制過量飲酒、便于個人飲用等,但是國內葡萄酒家庭化消費習慣仍處于發展階段,小瓶裝葡萄酒的大規模普及尚且需要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