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茅臺酒宣布漲價之后,國內啤酒品牌也在年初陸續漲價。記者昨天在申城不少超市賣場看到,500ml的國產品牌啤酒價格均在4.5-5.5元左右。有業內人士稱,此次價格大約上漲了1元/瓶,部分品牌漲幅接近二成。
超市難覓3元啤酒
啤酒行業近十余年沒有漲價的情況終于被打破。有消息顯示,包括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啤酒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在1月宣布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漲價幅度在10%-20%,漲價產品集中在500ml的瓶裝和易拉罐裝。對于漲價原因,華潤雪花與青啤的調價通告函中均表述: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運輸費用增加、環保稅開征等原因,生產成本增加。青島啤酒則表示,公司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并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記者昨天在滬上一家家樂福easy店看到,600ml的玻璃瓶裝青島啤酒售價為5.5元,而一罐350ml的青島醇厚啤酒標價也達到了5元。在傳統款的基礎上,青島啤酒也推出了許多高階產品,價格提升不少。有意思的是,在超市的啤酒類產品柜臺內,大約8成都是價格在10元甚至更高的喜力、百威、嘉士伯等進口品牌的啤酒,國產品牌卻很少,最便宜的雪花瓶裝啤酒售價為3.5元。有消費者說,原來還能看到3元甚至以下價位的瓶裝啤酒,現在已經很難覓到了。
國產品牌占比超9成
“國產品牌的啤酒在市場上占比超過9成。”上海市釀酒專業協會秘書長吳建華透露,有些啤酒的價格甚至低于飲料,往往是通過小型煙紙店、大眾化賣場等渠道進入市場,而非中高端的超市。
在他看來,各大國產品牌啤酒漲價也是“大勢所趨”。一方面,食品行業的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運輸費用等逐年增加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啤酒產業由于供應過剩在過去的很多年一直處于價格低位,大量的過剩產能也倒逼著企業必須做出改變,摒棄低端產品轉而走向更高階的定制化產品。一場供給側的改革勢在必行,市場供需也逐步趨向于平衡。
青島啤酒一位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國產品牌的低價位啤酒已經到了不得不漲的地步。“本來就已經是微利;鶎勇毠な杖500元漲到了5000元,啤酒價格卻沒變化,F在企業的成品已經接近臨界點,再不上漲,就要面臨虧損。”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國內啤酒產量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滑。對于曾經錯過消費升級機會而在拼命追趕的各大啤酒企業而言,高端化和個性化的產品將是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最為激烈的戰場。
高端啤酒增長160%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中國啤酒產量為4506萬千升,行業綜合產能利用率約為59%,這與2011年82%的產能利用率相比,下滑十分明顯。彼時,啤酒行業產能的無序擴張,在市場需求并未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導致產能利用率快速下滑。吳建華說,以前主流啤酒廠商“增量思維”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從目前情況看,啤酒行業的市場需求將會基本保持穩定。重新評估擴張的利弊,轉向關注“存量思維”變得更加實際和重要。
近年來,啤酒巨頭們都在加速推高端產品應戰消費升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行業報告則指出,近五年國內高端啤酒銷量增長160%,占整體啤酒市場4%的銷售量及18%的利潤。“大眾消費仍是以普通啤酒為主,但高端啤酒的銷量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