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進口酒全年呈現出量額雙降、弱勢運行、消費低迷的總體態勢不同,白酒板塊在2020年走出一條U型曲線。
原本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尤其是春節前夕的銷售旺季讓不少企業樂滋滋的——十余天就完成了一季度銷量任務。
轉折出現在“新冠疫情”爆發后。一時間,所有的消費場景消失了,白酒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噩耗”——動銷完全停滯了。
當很多人都做好了“活下去、不掉隊”這一最壞打算時,卻沒想到轉機再次出現在半年之后——營收增長、凈利潤增加、產品漲價、新品疊加、股價瘋漲……超乎想象的“大反彈”,吸引了有錢的、沒錢的、有人脈的、沒人脈的,各路人馬聚集,白酒、尤其是名優白酒最終成為了2020年各行各業中最閃亮的星。
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2020年前3季營收同比增長的已有7家;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有8家,最高增幅更是高達79.76%。
趨好的營收凈利潤,也極大吸引了資本的目光,有了“沾酒即漲”的傳說。
從股價來看,19家上市白酒企業股價年度漲幅都在25%以上,并且僅有兩家低于60%,更有11家漲幅翻倍,而最高漲幅則達到了336.54%,并且將“兩市”總市值第一桂冠悉數收入囊中,成為A股股價“拉動機”。
持續走高的股價意味著資本的高度看好,也使得資本大鱷頻頻出手,將一些優勢酒企收歸旗下,或是為標的企業提供風投。
資本的看好,又加劇了社會的高關注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01.01至2020.12.31,白酒相關企業一共新注冊了2.9萬家,注銷吊銷了0.4萬家,折算凈增2.5萬家。
然而,以上種種“飄紅”的數據,只屬于一部分企業。與頭部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艱難中痛苦前行的中小企業們。
不難看出,酒業全面繁榮的時代終將遠去,業績數據直觀顯示出“強者越強”的真相。
因此,挖掘2020年的“行業正能量”,對于2021年的發展有著極重要的啟示。
1、廠商一體化
當災難來臨時,團隊的力量更顯得強大和可貴。
在2020年的上半年里,“抗疫”無疑是舉國上下最為重要的一件工作。中國酒業在大災大難面前的團結精神,也得到全面體現。
從瀘州老窖下發《關于取消2020年2月份瀘州老窖特曲產品配額的通知》開始,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汾酒、古井貢等名酒及區域品牌紛紛出臺扶商、助商措施,減輕經銷商的渠道庫存壓力,廠商抱團共同抵御疫情帶來的市場危機。
這么多年來,廠商一體化一直是行業繞不開、躲不掉的話題。然而,廠商一體化并沒有完全執行下去,上游企業手握資源呈現出來的高姿態,下游企業為獲得配額、費用等等處于弱勢,使得廠商和諧發展這一目標一直難以實現。這場疫情,讓整個行業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機,而危機也成為了拉緊廠商關系的紐帶,并肩作戰、風雨同舟,才是行業未來的出路。
災難面前,“自救”方有出路。隨著經濟大勢的走低,今后廠商一體化、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力度將會越來越大。
2、直播、云酒局
疫情深度影響下的中國酒業在裂變,基于移動互聯網為背景和基礎的中國酒類營銷,在人員流動被截斷、宴席市場被凍結、動銷幾乎為零的情況下,中國酒業的營銷人員們并沒有停下來,而是以更加努力的態度,去推動、促進中國酒類流通市場的恢復。
在“疫情”發生的最初階段,直播成為了當時酒業營銷的一大主要窗口,為陰霾中酒業尋找方向。
與此同時,線上約酒的“云酒局”應運而生,并在疫情肆虐的時候,為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是中國酒業的一種新的嘗試,是不能被忘卻的。
而隨著史上首個“線上春糖”的開啟,線上、線下并行的展會模式開始在酒業生根發芽。
3、政策催化劑
2020年,有兩大類政策對行業影響深遠,既給行業注入信心,又打開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一是2020年1月1日“白酒生產線”正式從限制類輕工業中刪除。
這意味著國家不再把白酒行業視為限制其發展的產業,白酒行業中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發展的速度、規模。這樣一來,白酒行業便正式成為了一個完全開放、充分競爭的行業,名酒企業、大型企業的發展也將不再受到限制,加速發展已成必然。
二是2020年因“疫情”影響,多部門數次開會、下發通知提振消費。
從政策層面為消費擴容提質,尤其是提振餐飲消費與補齊農村消費短板,有助于酒類流通板塊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加速新消費場景營建,促銷費、穩增長。
對于酒業來說,全面準確理解產業政策,并用于指導實際工作是企業重中之重,既看到機遇也看到風險。
4、漲價瘋狂
價格對于白酒的重要性, 早已成為行業入門必修課。
當疫情趨緩,特別是中秋旺季酒類消費的潛力完全被釋放出來后,受供需關系的調劑,漲價便被提上廠商的日程。
據瀘州酒業發展促進局2020年12月中旬發布的當地白酒商品批發價格走勢分析報告顯示,全國白酒商品批發價格定基總指數為106.25,上漲6.25%。其中,名酒價格定基指數為107.42,上漲7.42%;地方酒價格定基指數為104.29,上漲4.29%;基酒價格定基指數為106.73,上漲6.73%。
雖然說白酒“逢節必漲”已成慣例,“疫情”的走勢,又進一步釋放了消費需求,但行業不能過度地消耗這種需求。
從近年數據上來看,2017-2019年中國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釀酒產量連續三年下滑,從1198.06萬千升、871.2萬千升到785.95萬千升,下降了412.11萬千升,“產能過剩”和需求總量上的下滑,是行業必須要認清的現實。
由此來看,下一階段,除了價格以外,行業還需要在提升品質、品牌、渠道、科技含量、安全指數等方面下功夫。
價格上漲固然重要,但應在供求關系、宏觀經濟允許的前提下,結合品牌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謹防價格崩盤甚至波及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