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在酒水行業進入跌宕性調整的當下,處于流通領域的眾多參與者們正在逐漸變被動為主動,而他們的視野也在愈加廣闊而獨特。
不管是專注于酒水渠道的電商平臺,還是跨界而來的電商大鱷,亦或是那些從傳統經銷商轉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性渠道商們,總結看來,他們都是在尋求變化和積極的轉型。
舞臺已經搭好,大幕也已拉開,各式曲目也開始輪番上演。
新三板“狂想曲”
回顧近兩年新三板酒類的業績增長態勢,其整體營收持續增長,凈利潤增長波動較大。與A股對比,新三板酒類板塊營收增速遙遙領先,凈利潤增速中樞也更高,同時業績增速在新三板行業板塊中遙遙領先。
來自安信證券機構的數據顯示,新三板酒類流通營業收入增速在2015H、2015年和2016H分別為57.9%、65.39%和99.9%,體現較高成長性。酒類流通的銷售費用率顯著高于同期酒類整體水平,管理費用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也體現出流通業務與生產業務各自的特點。
凈利潤方面,2015H、2015年和2016H新三板酒類凈利潤增速分別達-48.9%、0.36%和0.38%,凈利潤增速從2015H之前的下滑開始好轉。但顯然,經過了兩年多的調整,流通渠道企業的利潤率仍處于低速增長階段。
安信證券機構的調查研究顯示,從酒類流通子行業的業績增長趨勢來看,2015年以來,酒類線下零售、線上線下O2O、酒類流通服務的營業收入增速一路提升,酒類垂直電商和第三方電商的營收增速放緩。2015年以來,酒類線下零售、酒類垂直電商和第三方電商的凈利潤增速提升,而線上線下O2O和酒類流通服務凈利潤增速呈下滑態勢。
可以預計的是,以專業專注為特色的酒類垂直類電商或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周期,而近期頻頻在定制酒領域聯合上游廠家出手的酒仙網又有了新的動作。據悉,酒仙網聯合供應鏈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該聯合供應鏈公司由11家酒類流通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包括酒仙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酒便利(北京)商業連鎖管理有限公司、黑龍江華龍酒直達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名品世家(北京)酒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等。
據了解,所有股東將在供應鏈環節與上游酒企協調資源,包括打造定制產品和標品采購后,利用線下連鎖門店使其銷量最大化,快速打造渠道品牌。此外,酒仙網也將開放自身技術資源與股東企業共享,包括后臺運營管理、線上網絡推廣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此前的1月份,登陸新三板的品尚匯戰略合并了主營進口啤酒的廣西桂林朗邦商貿有限公司,取得其控股股權,也開始了和傳統型經銷商的體系平臺建設。
應該說,當前“互聯網+”在酒行業十分火爆,尤其是酒仙網、1919等酒類電商快速成長,被酒企寄予了推動行業流通轉型和實現業績增長的期望。不過,也有數據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電商銷售將占全行業的30%以下。
也就是說,電商渠道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舊還可能只是整個酒水渠道的補充,而不斷完善自身的線下渠道服務體系也將是眾多新三板渠道商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就如同狂想曲一般,始終要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最終依舊脫離不了線下體驗的“民間特色”。
跨界型“大歌劇”
以京東和天貓為代表的跨界大平臺型電商在酒水行業的大手筆動作堪稱近期行業的焦點事件,而他們的手段無一例外的都是在用“氣勢蓄勢”。
9月9日,天貓“全球酒水節”拉開帷幕。據悉,酒水節開幕后1小時內的銷量已相當于去年全年總成交量的10倍,而茅臺官方旗艦店的銷量超過了去年總成交量的50%,可以說,天貓此戰一舉成名。
京東于8月31日宣布將攜手茅臺、五糧液、拉菲、洋河、郎酒、嘉露、百加得、長城、保樂力加等國內外酒水品牌商成立中國第一家“酒水正品聯盟”,并提出3年內打造10家線上年銷售額超過10億的酒水品牌。
京東和天貓在行業的動作就好像在輪番上演一出出“大歌劇”,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藝術,大背景、大舞臺、大手筆,處處彰顯的都是勢力和豪氣,甚至要“再砸出一個新的節日”。
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京東戰略上在酒水尤其是進口葡萄酒品類上發力,數據來看,2015年銷售2200萬瓶葡萄酒,同期天貓是2500萬瓶,大體接近。今年上半年,已經銷售2000萬瓶葡萄酒,增長速度驚人,很有可能超過天貓葡萄酒的酒水銷量。
毫無疑問,財大氣粗的天貓和來勢洶洶的京東都意圖在酒水圈里做出點新動靜,而酒水行業傳統的銷售模式和靈活的產品結構也讓兩家大佬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那么,專業電商平臺1919和酒仙網等是不是已經感覺到了真正危機的到來和真正對手的逼近?有著全球采購和供應優勢的“天貓+京東”已經在酒水電商渠道領域開始了新一輪的掠奪戰。
跨界打劫的大戰已經如火如荼。
有觀點認為,目前京東的直采供應鏈模式對專業酒水電商的打擊最為猛烈——京東自營采取了直采的方式從國內廠家和國外酒莊直接拿貨,去掉中間環節,成本下降并且保證了酒水真品。
而問題的核心在于京東可以整體控制價格,相比于天貓的“大商鋪”模式,京東對酒水產品的價格掌控無疑是最到位的,而這也是吸引客戶消費的致命因素。
傳統商“協奏曲”
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在以一種產業革命式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來顛覆原有的行業生態。從Uber、滴滴打車對出租車行業,從全球到中國的侵蝕與破壞就可以看出,真正的“互聯網+”當與某個行業產生連接,進而融合,在此行業的舊有企業與業態,結局將注定悲慘。
不過,目前從酒行業發展態勢來看,傳統型經銷商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動蕩,而《華夏酒報》記者也了解到,這場動蕩革命的源頭一方面是行業消費形勢的調整,而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來自互聯網渠道層面的沖擊。
調查中,不少依靠酒店、商超等傳統渠道賣酒的經銷商均表示,很多既有的客戶被電商平臺搶走。
來自濟南的一家做法國進口葡萄酒的經銷商直言,自己接近80%的客戶被1919、酒仙網和京東這些平臺分流了出去。
“價格比我這低,這是一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客戶已經把這些平臺當作了自己家的‘后備倉庫’,這是最致命的。”上述經銷商坦言,自己現在賺的就是辛苦錢,“我知道的幾個朋友都轉行了,說實話,轉型并不容易,配套自己的線上電商渠道也并非易事。”
應該說,上述這樣的傳統型經銷商并不少見。
“合作共贏,兼并重組將成為白酒行業的常態。”在安徽百川商貿董事長賈光慶看來,無論是廠家、渠道商還是終端商的集中度都有所不足,各產業鏈在追求暴利和合理利潤之間并不合理,這就會出現被淘汰、被兼并重組。
所以說,對于那些還處于苦苦煎熬的傳統型經銷商們來說,現在需要來一場協奏曲,協奏曲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線下線上有序互動。
可以肯定的是,自2015年以來,渠道領域的話語權正在逐步走強,而伴隨著經銷商群體的優勝劣汰,那些經歷市場洗禮的經銷商也知曉市場競爭協作性的必要。
所以,近段時間,來自市場一線的經銷商自發性地開啟了多方合作,這里就有很多電商平臺和傳統經銷商合作的例子。
我們猜想,今后,這種渠道層面的合作會更加頻繁,其規模和其所產生的渠道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無疑,這種渠道自發性的改革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作戰能力,而其也會倒逼上游廠家在廠商關系定位上進行重新的考量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