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火了好幾年,現在依然在火,未來甚至更火。
O2O是什么,各路大咖爭了好幾年,現在還在爭。
O2O怎么玩,眾多創業者和資本前仆后繼,一批批被拍在沙灘上,仍愈敗愈戰。
O2O究竟是什么,到底怎么搞,讓我們一層一層剝開它。
第一層:線上與線下
對于O2O,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兩個“O”,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從“線上向線下引流”,到“線下向線上引流”,再到“線上與線下互動”等等。從字面看,O2O還存在一個“2”,意味著兩個“O”曾經的隔離和當前的連接。
傳統商業是不存在線上、線下這一概念的,因為只有一條通路,而PC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開辟了線上商業通路,從而產生了offline與Online的隔離。很長一段時間里,盡管線上不斷分流走本該屬于線下的客流,但好在整個經濟環境較好,線下的客流還在增長,再加上線上、線下物理隔離較為明顯,兩者相安無事。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移動信息、移動支付、移動定位等便利條件,使線上企業找到了下沉的著力點,線下企業找到了上升的借力點,兩者短兵相接,于是O2O成為一種模式和策略,受到線上和線下企業的共同重視,O2O漸漸火了起來。
從技術的層面看,O2O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將傳統線下和線上的商業通路進行融合。
第二層:痛點與癢點
線上和線下為什么要引流、要互動、要融合?盡管移動互聯網提供了線上和線下融合的途徑,但兩者完全可以不“2”,為什么要“2”?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層,即解決客戶的痛點和癢點。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痛點是其剛需的難以滿足,癢點則是其剛需滿足過程中不太舒服的體驗。
線上與線下消費有各自不同的痛點和癢點,線上和線下的互動和融合,就是為了解決單一線上或單一線下模式下各自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當然,由于消費者的需求和敏感程度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不同的消費者面前,同樣的問題可能是癢點,也可能是痛點。
具體看,線上企業無法提供多種消費場景,和更真實的產品體驗及服務;線下消費環節太多,消費者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物流角色。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的相互引流,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等各種方式的互動和融合,從而達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的目的,解決用戶的痛點和癢點,進而搶占(客)流量。
從這一層面來說,O2O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以解決單一模式下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
第三層:商業價值與客戶體驗
為什么是痛點和癢點?我們剛才已經說過,痛點是剛需的難以滿足,癢點是剛需滿足過程中不太舒服的體驗,也就是說,痛點產生需求進而決定價值,癢點則決定體驗。
無論是線上和還是線下,本質上都是商業,都要求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也需要價值的回報。O2O擁有商業和互聯網雙重基因,互聯網是其發展和壯大的動力,O2O必然也打上了深深的“互聯網”烙印,“極致的用戶體驗”的互聯網思維也必然被O2O“銘刻于心”。也就是說,O2O是商業和互聯網的結合,其核心理念就由“實現商業價值”和“提升用戶體驗”構成。
從這一層面看,痛點和癢點是O2O“商業價值”和“用戶體驗”理念的關鍵。只要我們一切從商業價值和用戶體驗出發,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都只是手段。
第四層:商業新常態
縱觀人類商業發展史,每一次大規模的商業革命之后,新的商業規則逐漸替代老的商業規則而成為常態;ヂ摼W新開辟的商業通路,以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場景化和碎片化消費,對整個商業生態形成大規模重構,足以引發一場商業革命,而我們目前所謂的O2O不過是商業革命之后的商業常態。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痛點還是癢點,商業價值還是客戶體驗,一切都只是人類社會和科技水平發展到移動互聯網階段的商業常態,一切都只是它應該的樣子。不久的將來,我們現在所謂的“線下門店”、“線上旗艦店”等渠道,會像當前企業中的 “大客戶部”、“零售部”等一樣平常和理所當然。
以上是從本質上去探究O2O的過程,關于新的商業常態(姑且說O2O)對傳統企業的沖擊,以及O2O到底如何落地,我們將陸續撰文探討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