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商沖擊、消費低迷影響,零售業近兩年步入低潮,紛紛退出門店,實體店哀鴻遍野。而一家叫1919酒類直供公司卻將單店做到三千萬的年營收,成了改造傳統門店的樣本!
實體店真活不下去了?
事實也并非完全如此!一家酒類直供公司的年報顯示,傳統單店最高全年銷售達3700萬元,2014年營收7.1億元,這家公司叫1919酒類直供(以下簡稱1919)。他的業績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翻閱資料得知,作為一家酒類O2O公司,得益于5年前對線上、線下的布局,在限制“三公消費”后,1919的O2O模式開始真正嶄露頭角。
那么,1919又是如何改造傳統門店,實現年單店營收千萬的?
“看不透”的門店
從2006年開出首家連鎖店,年銷售300萬元到2014年單店近4000萬元 ,1919強調的基礎要素還是選址。
“1919門店選址分為三個層次”1919董事會總監羅剛介紹,“概括為圈—商圈、線—街道、點—店鋪。”
具體說來,首要是選好商圈?己艘厥巧倘鹊目土髁,影響客流量的因素主要有商圈內的家庭數、企事業單位數;經過商店門口的人流、車流;商店周圍的開闊度等。從1919成都銷量最好的雙楠店、航空路店,都處于大商圈位置, 可以看出目前店面的共同點是:大賣場輻射區、餐飲密集區、住宅集中區、商業辦公區。
其次則是街道,街道具有“集約效應”。店鋪建設如果選在商業中心區,雖然面對多個競爭對手,但眾多商家云集,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方面需求,因而能夠吸引更多顧客,所以“成行成市”的商業街,也是商店選擇位置需重點考慮的目標。
街道會因兩端的交通條件、通向地區不同,表現為客流不平衡的情況,商鋪宜設在客流集中的一端,同時店鋪附近最好有公交車站點,以及為出租車提供的上下車站等;交叉路口客流集中,能見度高,也是較好的開設地點。
第三是選好店鋪,如1919門店要盡量選擇大開間、墻面少的店鋪,適宜商品擺放,店鋪前的停車位數量也需要考慮。另外,商鋪選址還要調查和了解當地城市規劃、房屋使用情況等方面。
合作形式上,合作者全權擁有線下O2O店,1919對線下O2O店進行直管,合作者做東家,1919做掌柜。合作者只需繳納固定管理費用及保證金,流水和利潤都歸合作者所有。
難以模仿的模式
1919CEO楊陵江表示2015年的至少新增500家線下O2O體驗店店,覆蓋全國各省市。而在今年成都糖酒會期間,楊陵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其線下體驗店已近400家。在今天,大多數企業都崇尚“輕”運作,1919線下門店遍布全國,如此“笨重”的模式,利潤從哪里來?
梳理1919模式,其囊括了時下流行的B2C、B2B、O2O模式。
先是B2C,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模式。1919將線上、線下價格統一,形成線上平臺+線下體驗店,實現消費者隨時隨地在網上或實體店便捷買酒。數據反饋顯示:1919線上訂單量占總訂單量60%、線下占40%;而團購銷售占比不到1%,并沒有受“限制三公消費”“團購不好做”等影響,個人會員消費占比99%,目前會員數量已超過100萬。
1919的第二種銷售模式是B2B模式(面向廠家、經銷商)。1919的優勢則是,通過供應鏈合作,進貨價更低、品種更多、去掉資金占有、不受廠家限制、不受跌價影響、無庫存壓力。其次,1919對餐飲渠道拓展,先后與幾千家中高檔餐飲、茶樓合作,向其供酒,只收取管理費,這也是給門店帶來零售之外的利潤。
第三種銷售模式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模式。在線上,除了官網和移動微網站外,1919已進駐國內所有知名電商平臺。
2014年雙11,1919拿下行業線上銷售第二、總體排名第一的成績。2015年,預計線上實現10億元訂單,訂單將全部分配給線下門店、收益歸門店獨享。
1919還延伸了平臺共享,吸引戰略伙伴入駐:與也買酒、新希望等企業實現線上銷售、線下門店配送的模式,使門店賺取源源不斷的物流配送費,享受平臺帶來的利潤。
另外,1919的產品結構調配合理:50%為知名流量產品,平均毛利率8%,這些最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帶來了龐大穩定的客流量;40%是開放平臺產品,毛利率約20%,10%為定制專銷產品,毛利率約40%,這部分產品能讓我們穩定輕松地賺錢。完整合理的銷售結構保證了長期穩定的銷售贏利,總毛利率保證在16%左右。
1919擁有行業強大的采購供應鏈,現有7000多個SKU,300多款獨家高毛利專銷商品,擺脫了對單一品牌的依賴。
多出9%的利潤
1919線下O2O體驗店在銷售模式上和傳統門店作了區隔,1919線下O2O體驗店功能就成了展示、倉儲、配送中心了。
這種方式也讓體驗店能實現店員傻瓜式管理。店員的職責僅僅是搬貨、理貨、送貨等。
而1919線下O2O體驗店最強地方在于實現從用戶下訂單到取酒全程19分鐘,這都得益于強大的后臺信息系統。
為實現線上訂單快速向各個門店分配,幾年前1919就已投入1.2億打造打造以甲骨文信息系統為主干的20多個信息系統,實現門店銷售管理,對會員數據精準分析,打通了線上與線下。
從成本來說,線上的成本肯定比線下高。1919一線下O2O體驗店本需20萬的房租、人員工資20萬、加裝修折舊、加稅金、加電費,加起來60萬左右。而一般60萬的門店,1919全年銷售是1000萬,一個店只需要6%的成本。
而1919為什么把線上物流配送放到線下去做?因為線下O2O體驗店6%的成本已經通過1919的零售消化掉了。當線上的訂單到線下時,只需要實體店增加1%的增量成本,就完成了原來線上要花10%的成本。1919做了一個大膽的改變,線上全渠道覆蓋,作為訂單入口,線下作為物流配送。僅1%就可以解決產品到消費者的過程,而傳統的B2C電商,物流成本就高達10%,這還不包括流量的成本以及龐大的后臺運營成本。1919線上只要1%就可以盈利,那么1919至少有9個點的利潤。
1919甚至放出豪言:將來的價格戰,將來的利潤之爭,1919是絕對領先9個點,9個點決定什么?決定絕對的勝利。
1919的典型樣本,證明不是在于門店本身的優劣,而是在于用什么模式去銜接門店的優勢。就在我們完成這篇稿件之時,著名調查機構埃森哲最新調查發現,消費者中出現了“重返實體店”的跡象,未來計劃更多通過實體店進行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從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