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會不會是國內酒業市場上下一個風口?
香檳酒2017年進口量、進口額大幅增長,增幅全球第一
近日,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在上海召開年度香檳酒(中國)進口商座談會,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在此次會議上公布的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香檳酒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進口量及進口額較之上年分別有51.9%和76.7%的大幅度提升,這一增長幅度在香檳酒全球前30個出口國家及地區內都是首屈一指,穩居第一;而這也是中國大陸在香檳酒進口數量上首次超越香港地區。酒業家今年2月曾報道茅臺熱另一面:傳馬爹利2017年銷量近1200萬瓶!進口烈酒將對高端白酒產生替代效應?與此同時,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崛起,香檳會不會是國內酒業市場上下一個風口?
2017年,總共有162個香檳品牌被進口商們引進中國市場,其中包含83家酒莊品牌、69家果農品牌以及10家合作社品牌,總體比2016年增加了13個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香檳只是起泡葡萄酒的一種,由于其使用原產地命名控制和受知識產權保護,所以其余地方生產的起泡葡萄酒即使原料與生產工藝和香檳酒相同,也不允許叫作香檳,而只能叫做起泡葡萄酒。
消費升級下的下一個酒業風口?
消費升級的影響從香檳進口量與進口額增幅差可以體現,進口量51.9%的增幅遠低于進口額76.7%的增幅。放眼整個進口起泡葡萄酒領域此種情況更甚,進口量同比增長4.57%對比進口金額同比增長33.03%。作為佐證,酒業家記者發現,如巴黎之花、唐培里儂、黑桃A、酩悅等頂級香檳品牌在沿海發達城市越來越受歡迎,要知道,上述品牌的頂級香檳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動輒上萬元甚至上十萬。此外,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高品質起泡葡萄酒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也逐漸打開局面。
以往更多的出現在慶典、夜場的香檳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開發出了更多飲用場景,比如說商務酒會、高端宴會、甚至是普通家庭餐桌。
有熟悉行業的進口商對酒業家表示,隨著香檳飲用場景的多元化,香檳的消費人群也更加廣泛,好奇心強的年輕人、城市高級白領、商務精英以及外資企業是香檳的主要消費人群和客戶。
中國大多數人的葡萄酒啟蒙源于靜態葡萄酒,普通消費者對于起泡葡萄酒的認知遠不如靜態葡萄酒。但是又由于香檳的國際聲譽太大,所以這些年在中國市場香檳幾乎成為起泡葡萄酒的代名詞,在早期甚至有些進口商和經銷商都搞不清起泡葡萄酒與香檳的關系。隨著消費升級浪潮來襲,代表著時尚優雅、健康高端的香檳酒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兒,整個香檳產區的釀酒企業亦是消費升級的受益者。
對此,有進口商對酒業家表示,在高端起泡葡萄酒領域仍然有一定門檻,上要有可靠貨源,下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畢竟它相對于一般的葡萄酒來說價值不菲。根據有些進口商和經銷商的觀察,購買及消費高端起泡葡萄酒的客戶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土豪”,他們缺乏對起泡葡萄酒的認知,只是覺得洋氣、喜慶、貴。
這樣的現象似曾相識,讓人聯想到了當時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在中國市場掀起了以拉菲、瑪歌等為代表的法國名莊熱潮,后來隨著熱潮消退坑苦了一大批經銷商。
“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逐步轉變:消費者們傾向于能夠喝得少一點,但喝得要好一點;而香檳酒一直以來良好的聲譽及形象,正好契合了消費者的這一需求”,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表示,中國大陸進口的香檳超過90%以上均為香檳酒莊的出品,而果農及合作社出產的香檳比例僅為5%和不到1%。雖然官方樂觀的認為中國消費者對于香檳酒的多樣性有了更為深入且直觀的認識,對香檳酒的消費也不再僅停留于無年份天然型香檳,而更愿意對桃紅香檳和特級陳釀香檳進行購買與嘗試。
不過,有進口商及經銷商的反映,中國很多的消費者其實是跳過了無年份天然型香檳而直接嘗試桃紅香檳和特級陳釀香檳,在這個跳級的過程中存在常識認知和消費者教育的缺失,對于香檳乃至起泡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存在隱憂,值得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等起泡葡萄酒的官方組織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