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之乳
2、物流痛點難逾越
電商的興起,以及那么多包括葡萄酒在內的商品涌向電商,實際上是頗具“中國特色”的“特殊案例”。有人指出:這種案例,并不具備“可持續性”。
有觀察者指出:中國電商業之火爆,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充分發揮了中國的“屌絲經濟”——快遞行業付給員工不高的薪水,讓員工騎著成本極低的電動摩托車送貨;加之大部分電商又不用繳稅,可謂玩轉了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低這一優勢。
“但這種優勢不可能永遠存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力成本的提升,制度的規范。未來企業必須為每一個快遞員繳納社保,電動摩托車也可能因危險因素被政府禁止和限制。加之年輕人愈來愈高的受教育程度與中國愈演愈烈的老齡化。這種低廉的人力資源可能會越來越少。”該名人士指出。
記者曾與一名美國公民談到快遞業的問題,他也告訴記者:美國電商不如傳統零售業好做,與美國極不便利的快遞業有直接關系。在美國,快遞公司由于都是機動車送貨,送達前均要與客戶約定時間地點取貨,一旦逾期,則會讓客戶不得不等下一輪同一區域的送貨。中國的快遞運輸業,服務明顯更好。這位電商提供了有利支撐。
“一旦中國的快遞業走向美國這條路。電商不便利的短板將會被進一步放大。”前述業內人士指出。
美國的快遞業人力成本更高
3、品質缺位?
小米模式的成功,經常為互聯網銷售者奉為經典案例引用。但是,小米手機的質量,也一直為人詬病。
事實上,早在2013年,就有人曝出過小米手機“七宗罪”,稱小米手機存在屏幕發黃、相機泛紅、非正;匾簟⒅貑、死機、黑屏等問題。此外,小米通過互聯網熱銷迅速走紅并壯大,售后也成為一大軟肋。
反觀葡萄酒,充斥于網上的不少50元以下,甚至30多元錢的酒,品質問題,甚至疑似虛假營銷,同樣層出不窮。筆者在去年底的文章《雙十一狂歡下的低價陷阱》就曾報道過,雙十一期間有天津灌裝的“澳洲酒“,以及西班牙的”頂級香檳“等明顯錯誤性質的營銷。有業內人士指出:網上一些低價酒,同時也是低質酒。
張俊慶對此有些不以為然。“這的確是個問題,但現在擔憂似乎太早了,F在不少消費者,中國的大眾消費者,特別是不少網購者,對酒質并不具備太高的辨識度,相反還是對價格更為敏感。”他坦言,“當然,不可否認,產品越好,當然越適合制造饑餓營銷。但的確不必過度擔憂。”
同樣的,胡風志在談到酒星的口感時,也給予了相類似地答復。胡風志認為:“中國的大眾消費者目前對口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至于口感,我們的酒星這款酒在生產時也對中國大眾消費者進行了采樣調查,雖然并不能說29元零售價的酒口感能怎樣,但至少它是適合中國人的。
實時資訊,酒業商機,盡在佳釀網微信公賬號(jianiang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