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酒協年會第二天。
在上午的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白酒創新聯盟、白酒酒莊聯盟、定制酒聯盟2017年理事(擴大)會議上傳出重磅消息:備受業內關注的飲料酒分類標準以及中國白酒年份酒標準即將在2017年正式出臺。
此次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對這兩大標準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揭秘。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對兩大標準的核心內容做了詳細介紹
01、關于飲料酒分類標準
宋書玉表示,飲料酒分類標準屬于酒類標準的頂層設計,必須做到明確概念、嚴格區分、清晰辨識、有效監督。
主要將說明6個問題:
1、 什么是白酒;
2、 什么是食用酒精,可以用于哪些白酒;
3、 什么是固態法白酒,什么是固液法白酒,什么是液態法白酒;
4、 使用食用添加劑的白酒叫什么;
5、 露酒是什么酒;
6、 健康白酒是什么酒。
關于第一個問題什么是白酒
宋書玉表示,在修訂后的分類標準中,加了“勾調”兩個字。將為“白酒:以糧谷為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勾調而成。”
在談到為何要加這兩個字時,宋書玉表示,目前消費者對勾調、勾兌的理解并不準確。
宋書玉介紹道,以酒兌酒叫勾兌,三精一水也叫勾兌。此勾兌與彼勾兌不一樣,但是消費者始終沒有搞懂。所以:以酒勾酒,以酒調味叫勾調,三精一水為勾兌,此勾調與彼“狗”兌不一樣,其目的就是要表達清楚。“我們認為向消費者表達清楚最重要,所以加了‘勾調’兩個字。”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食用酒精的。
宋書玉介紹道,在中國白酒的分類和標準當中沒有概念的解釋,只有名詞,它有產品標準,就是以谷物、薯類、蜜糖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食用乙醇)。
新分類標準增加食用酒精概念:釀造食用酒精,并按原料分為:1、糧谷釀造食用酒精(強化白酒是糧食酒概念);2、薯類釀造食用酒精;3、糖蜜釀造食用酒精;4、其他原料釀造食用酒精。
他強調,酒精也是“娘”造的,不是工業酒精,不是化學酒精,此“娘”造酒精與彼工業酒精不是一個酒精。一個概念要把它說清楚,將來讓消費者一看,知道糧谷釀造食用酒精,是娘造的,不是工業的,不是化學的。
第三個問題是備受關注的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法白酒的區別。
宋書玉介紹道,固態法白酒,就是以糧谷為原料,用大曲、小曲和麩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固態(或半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調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固有風格特征的白酒。
液態法白酒則為,以糧谷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基酒(糧谷釀造食用酒精)精制加工制成的白酒。而原定義為:以含淀粉、糖類物質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調香或串香,勾調而成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