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貴州茅臺發布三季報,2016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9%;營收和凈利延續兩位數增長勢頭,業績喜人。與營收和凈利相比,其他指標更為搶眼,經營性現金流325億,同比大增185%;賬面貨幣資金620億元,同比大增103%;預收賬款174億元,同比大增210%,這三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顯示出充沛的現金流。
總體來看,白酒行業目前仍處于調整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貴州茅臺搶抓大眾消費升級趨勢,強化品牌宣傳,成功實現轉型,經營指標明顯好于行業,呈現出“企業發展、經銷商盈利、消費者受益、股東分享成長”的多方共贏局面,在白酒行業呈現了獨具一格的“茅臺現象”,被業內外人士廣泛關注。
大眾消費升級,茅臺成功轉型
白酒行業自2013年深度調整以來,以茅臺、五糧液等為代表的名優白酒銷量持續增長,價格回升趨勢明顯。據有關機構統計,自2011年至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79.5%,存款增加量增長101.7%,但茅臺終端價格下降約50%。在“少喝酒、喝好酒、喝健康的酒”的消費理念帶動下,大眾消費的熱情被點燃,客戶覆蓋更為廣泛,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目前公務消費已不足1%。茅臺在1000元左右的終端零售價格,對于走親訪友、宴請賓客、結婚生子等場合,的確是更好的選擇。與往年相較,茅臺2016年整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火”的特點。
預收賬款創新高,渠道商信心大增
伴隨茅臺酒價格回升和產銷兩旺的勢頭,截止三季度末,貴州茅臺預收賬款達174億元,同比增長210.4%,創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說明渠道經銷商庫存不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消費旺季,并普遍看好年底的茅臺銷售,積極踴躍打款,這是2013年以來未曾出現過的情況。
經銷商的積極性既來自于對后期市場的看好,也來自于自身盈利狀況的大幅改善。貴州茅臺在關注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很關注經銷商盈利狀況。從去年底開始,茅臺進一步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對經銷商增加各種支持,引領大眾消費向茅臺傾斜,在終端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以來,茅臺經銷商的盈利狀況改善,經銷商普遍反應,“茅臺經銷商的好日子又要來了”,直爽淳樸的言語表達出對茅臺未來發展的信心。
系列酒表現搶眼,漸成新增長極
茅臺系列酒由來已久,從最早的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到“一曲三茅四醬”,產品體系不斷豐富,但銷售規模始終起色不大。2016年茅臺在系列酒方面將原來的“一曲三茅四醬”品牌實施戰略調整為全面踐行“133”品牌戰略中的“33”戰略,即把“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賴茅酒”打造成全國市場知名品牌,把“漢醬酒、仁酒、貴州大曲”打造成區域市場重點品牌;將王茅、華茅兩個品牌作為戰略儲備。今年以來,茅臺加強隊伍建設,調整市場策略,狠抓市場營銷工作,對系列酒銷售體系給予更大的主動權,實現系列酒快速發展,前三季度茅臺系列酒實現銷售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67%。
行業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白酒行業目前在總量上已經趨于飽和,但品牌集中度仍然偏低,在消費升級和品牌消費趨勢下,消費者會向優質、健康、品牌化的產品集中。這是茅臺發展系列酒的有利背景,也是培養新增長極的重要機遇。今年以來,茅臺實施的茅臺酒與系列酒“兩輪驅動”戰略成效得以顯現,未來發展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看多茅臺,機構持續加倉
基金保險等投資機構的嗅覺最為靈敏,早在2015年二季度,全國社;鸬葒鴥软敿鈾C構便進入茅臺前十大股東名單,海外投資者關注時間更早,自2014年底滬港通開通以來,海外投資者持續買入,目前已經位列茅臺第二大股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也名列前十大機構,從最新的季報看,國內外投資機構依然對貴州茅臺信心十足,青睞有加。
證券研究機構也寫了較多研究報告,僅今年8月以來就有近30篇研究報告分析貴州茅臺的投資價值,力薦機構繼續買入。其中,招商證券在8月份最新研報《預收首破百億,確定性買入》中提到,“名酒繼續復蘇,優質資產重估,茅臺值得給予高估值…年內目標價350元…確定性買入”,方正證券的報告《貴州茅臺:白酒行業的定海神針》中提到,“需求的強勁支撐茅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兩位數的強勁增長,供需緊張的局面會持續出現”。
近期召開的秋季糖酒會上,眾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白酒行業仍然處于弱復蘇的周期中,經濟形勢低迷和消費需求疲軟給行業復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但茅臺強化品牌宣傳,定位大眾消費,成功實現了名酒到民酒的定位轉換,呈現出企業、經銷商、消費者和股東多方共贏的“茅臺現象”,也為行業和資本市場所矚目。年底茅臺是否會交出更加靚麗的答卷,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