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港股市場的小盤股又上演了一出“閃崩”,這次是做料酒的老恒和釀造(02226.HK)。當日盤中,該公司股價一度跌11.9%,至3.48港元。
該股盤中巨幅放量,成交總額在后市突破3000萬港元,前一交易日全天成交額僅為77萬港元。
根據老恒和釀造盤前公布的中期業績,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8280萬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18.56%;總營收3.6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每股盈利0.143元人民幣,不派中期息。
老恒和釀造主要在浙江湖州生產料酒、黃酒、醬油、醋、腐乳等調味品,其中料酒為營收的主要來源。
不盡人意的中期業績可能是股價下跌的導火索,而較小的股本也加劇了跌勢。該公司總股本為5.79億,總市值略高于20億港元。
香港市場給予小盤股的估值通常較為理性。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0日,老恒和釀造基于過去12個月每股收益的靜態市盈率為9.5倍,基于2017年預測每股收益的動態市盈率為7.9倍。
與A股上市公司相比,這樣的估值看上去顯得非常便宜。不過,許多時候,相對較低的估值反映的是投資者相對負面的看法。
投資者對老恒和釀造半年報的質疑主要集中在財報中存貨項目的高速增長。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老恒和釀造存貨為12.29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的10.23億元人民幣增長20%。
如果與上市時相比,存貨增幅更大。老恒和釀造2014年上市,當時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存貨價值為4.9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末的存貨相比三年前增長了147%。
相比之下,營業收入和毛利潤的增長卻并不顯著。今年截至6月底,老恒和釀造的營業收入與毛利潤分別為3.61億和2.04億元人民幣,較三年前分別增長21.5%和20.7%。
業績報表顯示,老恒和釀造的存貨主要為在制品。在2016年全年業績報告中,該公司曾做出相關解釋稱,在制品主要指處于釀造期的基酒、基醬油、黃豆醬半成品及基醋。
該公司還稱,由于較長的生產周期及較短的銷售周期,公司“需保持大量經過長年陳釀的基酒存貨”。
不過,投資者可能難以被說服。一名投資者在社交網絡上問道:“考慮到包裝成本,庫存已經相當于十年的銷售量,真的沒造假?”
高達950天的存貨周轉天數似乎也存在異常。調味品行業中,海天味業(603288.SH)、千禾味業(603027.SH)和恒順醋業(600305.SH)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36天、147天和126天。
黃酒行業中,古越龍山(600059.SH)和會稽山(601579.SH)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78天和564天。一家更加側重料酒業務的生產商,存貨周轉天數卻大大超過黃酒行業,投資者難以不產生疑慮。
此外,現金流與短期借款項目表明,上市公司現金來源基本依靠融資。2014年-2016年,老恒和釀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為-7759萬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累計為-12.88億元,而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9億元。
資產負債表方面,短期借款持續增長。截至6月底,老恒和釀造短期借款余額為8.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8%,較三年前增長接近三倍。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老恒和釀造,但該公司未予置評。8月30日,老恒和釀造股價收于3.79港元,跌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