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完成釀酒量23.7萬千升,累計下滑23.1%。
國產酒產量下滑已經成為事實,但這從一方面也反映出,行業的轉型變革之路正在加速,從之前的“唯量論”逐漸轉變為“唯質論”。面對新的形態,國產葡萄酒的未來應該怎么走呢?
1、產量雖下滑,但市場遠沒有到達峰值
據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2012年,我國葡萄酒產量呈現激增趨勢,2012年,達到峰值121.5萬千升,增長幅度為15.7%。隨后,葡萄酒產量開始出現波動,在2014年小幅度反彈后,2015年至2019年產量和增速都是在連年下滑。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2019年3-7月葡萄酒產量情況可以看出,3-7月份各月產量相對穩定,但累計增長一直呈現兩成左右的下滑。不過專家指出,單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出,產量好像是下降了,但實際上這個數據沒有統計到大多數中小型葡萄酒企業,所以整體情況還要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
雖然產量在下滑,但是整個葡萄酒市場容量是在擴張的。江蘇的酒商陳晟先生就說到,“近幾年,隨著企業不斷加大對消費者的培育和消費者自身的提高,明顯的能感覺到喝葡萄酒的人比之前多了。另外,80、90后也加入到葡萄酒消費大軍中,這就進一步擴容了整個市場?傮w來說,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遠未到達飽和,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據Vinexpo/IWSR估計,五年內,中國有望趕超法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市場。屆時中國的葡萄酒市場估值預計達到195億美元。
2、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國產葡萄酒如何發力?
面對如此大潛力的市場,國產葡萄酒該如何發力?中國有著適合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條件,近年來,葡萄種植的面積不斷擴大,種植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已經涌現出不少優質的葡萄酒產區。在未來,國產葡萄酒應該從自身出發,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立足產品,不斷提高釀造工藝。經過多年的發展,國產葡萄酒已經也涌現出不少優質的產品,也屢屢在國際大賽上獲獎,這說明國產葡萄酒有實力。而在這個“品質走天下”的時代,國產酒更應該立足產品,不斷提高釀造工藝,改善口感,豐富產品線,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實行細分化戰略。細分代表著市場空白,企業在發展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細分品類來開拓市場,也可以通過細分品牌來抓住消費者。例如,華東的“干白部落”和威龍的有機葡萄酒戰略就是通過細分品類來開拓市場,每一款產品定位于不同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更加便于消費者做出消費決策。
用大單品破局消費碎片化。任何一個市場,都應該是大單品和細分市場并存的。通過大單品滿足主流消費群,占領市場。例如,張裕解百納作為超級品牌,擁有巨大的消費帶動力,滿足了中高端消費群體的需求。另外,張裕解百納自1931年創立以來,已經更新到第九代,目前全球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5.32億瓶,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品牌。其實,對于大企業來說,打造大單品相對容易,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市場可以偏于一隅,實力雖不夠強,但可以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敢于唱出自己的聲音,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區域大單品。
國產葡萄酒“量”的下跌背后,反映的是葡萄酒行業“質”的升級,低效產能和無效產能退出市場也為中高檔產品的發展留出空間,而在日益擴大的市場中,國產葡萄酒企業需要針對自己特點來發力,以應對市場變化,我們期待國產葡萄酒未來更好地發展。